欧洲未到“最危险时刻”


  今年戛纳的红毯上走来的是一群全新类型的影星——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家们,法国本来借助10月27日达成的所谓“全面”解决方案和东道主的地位,对今年的最佳男主角志在必得,也是胜券在握。但突然杀出的希腊黑马,以极富戏剧性的表现,让全球观众目瞪口呆,金融市场也被折腾得七上八下,风头远远盖过所有对手,因此今年的戛纳影帝非他莫属。

  而意大利最后的演出也可圈可点,罗马困兽犹斗,主动邀请IMF加入到财政整固的监督和执行过程中来。有趣的是,两位政治人物的杰出表演高潮过后就是同时谢幕政治舞台,我们相信希腊的反腐斗士可能是被误伤,而意大利花花公子的跑路确是大快人心,市场也是这样进行投票的。

  但遗憾的是,这似乎并没有改变什么,欧洲的麻烦远远没有结束,核心国家仍然在不断滑向深渊,一旦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家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这对于债务利息负担占财政支出很大一块的意大利来说,7%开始成为一个不可承受之重。

  回顾一下主权债务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而高速增长的实体经济才是降低公共债务率最有效的方式,而且公共负债率下降的拐点几乎都离不开债务重组。

  我们给出欧洲危机的演绎路径的基准情形是希腊在2013年前有序退出欧元区,这其实是有利于所有各方的理性和风险可控的最佳方案,它最大的好处在于为所有类似问题提供了路径清晰的退出机制,可以避免恐慌,如同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

  预期欧洲部分外围国家将重新回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边缘地带,在采取货币贬值、出售资产等刮骨疗毒法,以重新获得竞争力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后,再考虑回到欧洲联盟的旗帜下,这是唯一的选择。所有的一再出现的所谓全面解决方案不过是在“买”更多的时间,这时欧洲的马其诺防线最需要的就是拥有大量资金和新兴经济体的全力增援,在货币竞争中保留欧元的实力,与美元继续抗争。

  即便如此,欧洲仍然不肯低下它“高贵”的头颅,就像1793年的马戛尔尼一样拒绝向东方“跪求”,但中国早已不在意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全球化和货币竞争过程中,中国想要的就是价钱合理的交易,诉求是一致的,不论是对欧洲还是美国,那就是市场经济地位、解除武器禁运、开放核心资产和技术、承认人民币国际地位,但欧洲对于中国援助的强烈防御心态使中国再一次碰壁。欧洲目前的拒绝只能说还没有逼到那个份上。我们维持对欧洲问题的看法:欧洲还没有到“最危险的时刻”,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