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嗔亦恋刀削面


 亦嗔亦恋刀削面

       大同人谁没吃过刀削面。刚刚削到沸水锅里,翻了几个开的削面,盛到碗里热气腾腾,浇上红油肉臊子,抓上一把翠绿的香菜末,一搅一拌,顿时香气扑鼻,令人垂涎。吃到嘴里,倍觉滑爽,格外筋道,越嚼越香。霎时功夫,把面吃下,把汤也喝光了。那浇头臊子,香而不腻,回味悠长。真个是吃了一碗还想吃一碗,吃了这回想吃下回。

       大同人谁没见过削刀削面。削面师傅站在滚沸的锅前,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起刀落,快如织梭,嚓、嚓、嚓,一根一根削面便落入汤锅,真是“一根一根像银燕,飞在空中像银线,一根银燕刚离刀,一根空中任盘旋,一根银燕潜入水,一根正在水中翻。”难怪外地人说,吃刀削面是饱口福,看削刀削面是饱眼福。削面师傅功夫特别关键,要削得厚薄长短一致,每分钟要削100-120根,据说最高记录是每分钟削200根。

       有一次,京城一位朋友来访,指定要吃刀削面。用地方名吃招待贵客,着实让我这东道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驱车进了城,七街八巷跑了个遍,没找到一家像样的刀削面馆,就连大同最好的东关削面和七中削面也是难以招待宾客的。简陋的店堂,破旧的桌凳,粗糙的餐具,嘈杂的环境,实在无法宴请客人。转得过了饭口,才找了一家人少一点的削面馆。落座之后,想点些小菜下酒,服务的大嫂说只有不要钱的“滥腌菜”和“肉蛋”,朋友说:“咱们只来吃面,不喝酒!”朋友兴致未减,定要看师傅削面。师傅功夫倒是不错,只是锅沿和地上尽是散落的削面,看上去脏兮兮的。削面端上来,朋友一尝连声叫好:筋道、爽滑、香而不腻!买单时更让朋友大吃一惊:只花了4元钱!朋友惊呼:便宜、经济、实惠!朋友连连夸赞,大同刀削面大有前途,将来定会走向全国。我总觉得在这种地方请朋友,甚是过意不去,一个劲地道歉,朋友摆出一幅无所谓的样子,说道“入乡随俗嘛!”

       好一个“入乡随俗”,为他这句话,我半宿没有入睡。难道我煌煌北魏古都大同,我堂堂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乡俗”就是:丑陋、杂乱、不洁、不雅吗?这种样子如何走出大同,走向全国呢?“晋商”在全国闻名遐迩,大同的商人难道不在“晋商”之列吗?我知道在北京好像也有卖刀削面的,一样的简陋,一样的不雅,只靠价格低廉,赚几个小钱,没有大出息。那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我集资开了一家“大同刀削面馆”,店堂整洁高雅,不比麦当劳、肯德基差,起码要超过加州牛肉面吧,生意火爆,买卖兴隆。不久,大同刀削面的连锁店开遍了大江南北,终于把这亦嗔亦恋、亦爱亦怨、亦褒亦贬的刀削面推向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