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物特:“72变”甩掉山寨


  李凌霄要求集物特每月至少更新10款产品,她要用“72变”甩掉山寨。

  华仔郁闷不已地看着自己的茶杯再一次被同事抢走。画面倒回半分钟前:“咦,这茶杯还会变色!喜欢!”同事不由分说就把变色杯“据为己有”。

  自从有了这个茶杯,华仔已经遭遇不少次“抢劫”事件。这个令华仔又爱又恨的茶杯正是Giftour集物特原创时尚礼物品牌的经典产品之一。除了变色茶杯,还有菜刀门镜子、麦克风台灯、录音玩偶等都是出自集物特的设计师之手。

  最开始每天反复数着10个订单,如今线上销售日单过1000,线下仅西单大悦城店67平方米的卖场月销售额即达到28万元,在同类商家排名前三,以近4200的平效(终端卖场每平方米的效率)独占鳌头。集物特的每一次进步和成长,创始人兼CEO李凌霄作为一个年轻的女孩都要付出超过别人十几倍的努力。

  但李凌霄很享受这个过程,每一次困难和挫折的化解,都是集物特和她自己的一次成长。

  在最近的一个月集物特的实体店已经开到了天津、珠海、上海,除了已有的北京、沈阳、太原店,李凌霄的下一步计划是2年内做到全国50多个一二线城市,平均每个城市至少开2家店面。

  6次磨嘴皮,获千万风投

  父母对李凌霄的教育方式是只告知其是非观而从不干预她的选择。所以早在青春期之前,李凌霄思考问题时的主语就是“我”。“20岁生日一过,我突然就意识到我的人生应该是另外一番景象。”于是24岁时,她辞去了在香港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的彩妆培训工作,来到北京闯荡。

  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李凌霄看到富有设计感的创意礼品在年轻人中市场巨大。此时她偶遇德国海归设计师,两人第一次见面两个小时后,就在一家咖啡馆勾勒出了梦想的雏形。

  经过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的磨合和无数次沟通、推翻、修改,两人第一份成型的商业计划书出炉。

  带着计划书和设计的产品样品,李凌霄兴冲冲地找到汇中天恒的一位投资人。但仅仅在阐述完自己的想法后,投资人就婉拒了李凌霄:“我觉得你们还不是特别成熟,要不然你们再回去想一想?”

  这次失败反倒激起了李凌霄骨子里的倔强。她冷静地审视分析,重新调整方向。第二次敲开投资人大门时,李凌霄用线上、线下双渠道的经营模式和159元客单价(指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即平均交易金额)的规划让投资人耐心看完了她的整个计划。经过六次的说服和磨合,李凌霄终于获得第一笔1000万元投资。

  新问题也接踵而至。李凌霄遭遇了所有初创企业都曾面临的问题,供应商欺生:因起订量小给集物特的价格不够优惠,工期安排上也更慢、更靠后。她拿出当初说服投资人的架势,一家一家死磕:“我们是自有品牌,我们自己有渠道,我们未来可以跟你长期合作。”

  好不容易拿下供应商,开始投入生产时,产品又出了问题。

  “很多产品当时是不懂如何去接触工厂的。因为一些复杂的产品往往需要几家工厂配合才能完成生产。”李凌霄告诉记者,比如经典产品录音抱抱熊,就需要三家工厂配合才能完成。第一步制作玩偶和第二步制作录音器的环节都进行顺利,但第三步将录音器装进玩偶内部、连接线路,然后封口时却出现严重问题。录音器的连接线极细,稍微操作不慎就会断掉使录音器失灵,毛绒工厂在完成最后一步工序时出错率极高,导致录音抱抱熊的破损率达到20%以上。这让供应商们叫苦不迭。仅仅为了打造一款产品,就用掉了将近半年时间。

  营销出位,日单破千

  慢工出细活。打磨2年的集物特正式在线上开张,但初期表现十分不理想。“那时候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扳着指头数订单,10单、20单……”李凌霄回忆:“每天即使个位数的增长大家都会很兴奋。”这种不温不火的状况持续了两三个月。

  李凌霄深知品牌营销的重要性,自集物特上线起,就开始策划和筹备各种营销活动。当时她带着全体活动策划组员工,不眠不休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第一次推广活动——与酷6网合作的以集物特经典产品“菜刀门镜子”作为道具演绎一段故事的“菜刀门门主”选拔大赛顺利推出。

  近20天总花费不到10万的活动,给集物特网站带来近300万的流量和每日16万的PV。经此一役,集物特会员数量迅速增长至20万,日均订单数一举破百,并且开始了持续稳定的增长。

  一年以后集物特线上零售业务的客单价便达到李凌霄最初设想的159元,日均订单量突破1000单。

  集物特火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仿版一夜之间遍地开花。

  菜刀门镜子大卖的结果,是连过街天桥的小地摊上都有仿品。“最逗的是我们设计总监有天在一个小店看到菜刀门镜子,店员跟他说,这个镜子是外国有名的设计师设计的。总监说这是我设计的,那个店员就不说话了。”

  除了菜刀门镜子被仿制,集物特所有人气产品几乎无一幸免。今年4月份的国际礼品展会上,李凌霄甚至看到一家制作骨瓷杯的工厂的样品,打着Giftour的Logo,堂而皇之地展出。“我就走过去拿起来看,告诉她,您的这个产品没有原版做得好。她看着我,说您是?我说,您贴的这个标就是我们的。”

  李凌霄讲起这两段令人哭笑不得的经历,言语间十分无奈。“产品面市10天后,仿冒的人就能拿到版了,只需10天左右仿冒品就能面市。所以我们必须将竞争力定位在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

  李凌霄要求,每个月必须有至少10款新品面市。为此,除了总部的全职设计师之外,集物特还与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百名设计师保持密切合作,为全球的独立设计师开设了名为“设计师部落”的展示平台,集纳创意。

  同时,集物特产品的工艺也越来越复杂,李凌霄刻意营造着高品质带来的高门槛。“像我们刚刚上市的净化空气的竹子氧吧,仿造成本和门槛很高。我们也希望以此来降低仿冒概率。”

  品牌的塑造和创意礼品市场的培育,对国内这种追逐低价不重视品质的消费环境而言,是一个更加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也是集物特面临的真正意义上的挑战。

  “慢慢来,这需要一个过程。”和几年前“毛躁”的状态相比,现在的李凌霄遇事已经学会像一个真正的企业管理者一样,冷静、淡定。

  李凌霄的自我角色在转变,却没有改变和员工亲如一家的氛围。她仍然可以像创业初期那样客串一把司机,载着一帮员工到处吃喝玩乐。

  李凌霄消除这种距离的法宝是:“我的心是敞开给每一个人的,你可以选择亲近或不亲近。当我敞开了,你亲近我,我会很容易地接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