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暴力伤害的不只是“世华会”


舆论暴力伤害的不只是世华会

    今年8月份以来,源于中非希望工程受到社会关注,《南方都市报》于8月20日发表了所谓《揭露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八大谎言》的记者调查,时隔不久又发表了题为《双面王朝大起底》的长篇报道。由此在国内刮起了一股关于中非希望工程事件的舆论旋风。为数众多的各类媒体、网上跟帖、个人博客纷纷一边倒地参与其中,形成罕见的舆论暴力,几乎欲置世界华商协会和卢俊卿父女于死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专家、学者、知名律师在内的有识之士开始依据事实和法律冷静思考并表达了具有权威性的观点。一些不是随波逐流哗众取宠而是秉持理性和科学精神,不是出于私利翻云覆雨而是恪守社会公器天职的媒体也相继传播出公正的舆论。中非希望工程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的合法性和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卢俊卿父女的对理想的追求和善举,随之被世人所认识。某些媒体失实报道的真相逐渐大白于天下。由于这些失实报道引领的对于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气势汹汹进行围攻的舆论场,曾使很多人感到其声势简直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的那种口诛笔伐万炮齐轰局面的再现!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的事业为此所受到的致命打击,卢俊卿父女的人权、名誉为此所遭到的巨大损害,使我们不能不深感同情、理解和鸣不平。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关于针对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的失实报道同时产生了的巨大负面社会效应,则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思考和警觉。

    一、关于世华会的失实报道,激化着社会上已经出现的仇富心理。对前一阶段的舆论场进行分析,清楚地暴露出某些媒体遵循着这样一种逻辑:不顾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和事实,用舆论代替法律,报道世界华商协会既是非法组织又以多种方式大量敛财。这对于当前社会上有着仇富心理的人来说,无疑是火上加油,促使“仇富”心理的更加泛化和偏激化,以至在网络上出现了许多不分青红皂白就加入对华商协会进行围攻,对卢氏父女进行种种侮辱、诽谤甚至谩骂者的行列,用非理性的方式发泄他们对一切富者都怀有的愤慨态度。 “仇富”心理的泛化和偏激化,使仇富更多体现的是“恨”,而“恨”是人性的异化。“恨”既是“恶”的副产品,也是是“恶”的催化剂。“恨”对社会而言,消极作用要远大于积极作用。更有甚者会用肆无忌惮的极端手段向社会发泄愤怒情绪。这大概是那些在华商协会问题上以失实报道大做文章的媒体所史料未然的。

    二、关于世华会的失实报道,刺激、激化、扩大了一些人的反社会情绪。这在前一段网络舆论的大量跟帖中突出地反应出来。少数对当前社会心怀不满的人,本来就在千方百计地寻找着借口,个别媒体关于世华会的失实报道恰好成为导火线,种种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攻击、否定的言论一时间甚嚣尘上。这种现象还不能让少数媒体警醒吗?如果一个媒体不善于从政治上考虑每一篇新闻报道会在社会上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就很难避免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一旦酿成,既不利于社会、也不利于媒体自身。

    三、关于世华会的失实报道,制造了社会媒体和权威主流媒体的对立。在我们国家,媒体必须以弘扬主旋律和正面报道为主,同时开展积极正确的舆论监督,但决不允许以舆论监督为名大搞失实的所谓揭露性报道去迎合少数人的阴暗心理。在前一阶段关于世界华商协会的舆论场中,出现了热捧某一媒体的声浪,赞扬其敢于对社会进行揭露,而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权威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则恶意攻击。众所周知,党和国家的权威主流媒体代表着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为促进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们当然不会去迎合合那些心理阴暗者的需求,更不可能得到他们的赞扬?少数人憎恨这样的权威主流媒体,而热捧所谓敢于揭露的某些媒体,实质是在捧杀它们。

    人们不禁要问:某些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甚至不惜失去理性去制造失实报道,给他人及社会造成伤害,目的到底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