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数千年之前的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即已经在《礼记》之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他们所憧憬的美好的世界——大同世界,在这个世界之中即有一个“老有所养”,尽管千百年来,我们一直都没有能够看到这一美好的愿景真正的在中华大地上全部实现。但是,这一美好的理想,却完全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保障的雏形。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不存在社会养老的基础,也没有社会养老的必要,因此,我们没有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的单位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然而,这一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是,却是效果相当不错的养老模式,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却显得明显的是不合时宜了,因此,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老有所养”,就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一个现实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衡量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到底算不算完善,以及完善到了什么程度的重要试金石。
初期,由于配合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我们的养老保险改革实行的以行业和所有制为主体的模式,而这一模式由于各行业之间、以及各地区之间所存在的先天的巨大差异,使得这一改革基本上等于没有。此外,由于我们实行的是“渐进式”推进的模式,又造成了广大的农民面临没有养老的尴尬局面。
“老有所养”是现代政府为普通公民所提供的基本生存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之所在,也是每一个合法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养老的全覆盖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保障是否健全的重要指标。也是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与宗旨。
当然,在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想要建立全覆盖的养老保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希望它千万不要走上第二次医改那样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