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宇宙加速膨胀的幕后黑手?


  谁是宇宙加速膨胀的幕后黑手?
  作者:邢志忠;日期:2011-10-14;来源:科学网博客


  核心提示: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索尔.帕尔马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斯特朗若山天文台的布莱恩.P.施密特(拥有美国、澳大利亚双重国籍)、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亚当.里斯三位教授,以表彰他们“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现象”的杰出贡献,而这有助于人类更多地了解宇宙扩张的秘密。以下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学家邢志忠先生最近撰写的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三位诺贝尔获得者的贡献和“宇宙加速膨胀”理论的发现之旅。

        题外话: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2011年的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关,也是一所与中国很有缘分的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华裔杰出科学家田长霖先生曾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长,这是华裔第一次担任美国著名大学的校长;伯克利以田长霖命名的东亚图书馆,与不远处的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和胡佛研究所,是美国最富盛名的藏有大量中文文献、资料和中文古籍文本的图书馆之一;伯克利的东亚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是美国最富盛名的东亚历史、文化、文学(中国、日本、韩国、佛教)研究所之一,张爱玲曾经在这里求学、研究;作为国际数学界著名的大师之一,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华裔获得者丘成桐先生也曾在读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而华裔杰出科学家朱棣文先生曾担任主任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包括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内,光这一个实验室就贡献出了近15位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获得者,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来自于伯克利或曾在这里求学,如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两位获得者托玛斯.J.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和克里斯托弗.A.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都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上学。然而同时,伯克利又是美国校园社会运动的典范,在这里,大学的独立、学术的自由和对个性的尊重等大学精神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全美乃至全球享有崇高的声誉。

        宇宙的加速膨胀是一个惊人的重大发现,因此其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也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暗能量的本质仍是一个还未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很可能是未来基础物理学发展的突破口。所以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发现,也只是向科学界揭露了一个95%的成分仍然未知的宇宙。

    相关链接:解读2011年诺贝尔诺贝尔物理学奖——宇宙如何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