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苦思冥想”,终于“憋闷”出了一个概念,这就是“隐形墙”。成功引入“隐形墙”这个概念,正在推进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将会有更明晰的“思路”,更具体的“抓手”,更一致的“步调”,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成果”。把城乡“隐形墙”说道清楚,得粗略述说城乡二元体制。
大家知道,1950年代开始,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中国构筑起城乡二元体制。这个二元体制,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用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规定把城乡居民权利分割开来。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城乡二元体制实施的结果是,城镇居民受优待,农村居民受歧视,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输送利益。自然而然,“农民”成为愚昧落后的代名词。1980年代中国开始的体制改革,从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迅速瓦解启航,之后启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城镇改革,但似乎一直没有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的“意图”。经过30年改革发展,城乡二元体制已经“破败”,但依旧是计划经济的最大“活体”,是现阶段中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物”。
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的要求,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六大奠定了“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党的十七大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新征程。全国各地都在奋勇争先、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举措。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过剩”成为个主要经济体的“梦魇”,“需求”成为经济发展最宝贵的“东西”,“穷人”一跃而成为发展的“重要资源”。2008年后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贸引擎突然失灵,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急剧增加。这个时候,人们的关注点从“欧洲一般”的城镇移向“非洲一般”的农村,从国外“洋人”移向国内“乡巴佬”。“农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各地统筹城乡发展的呼声高涨、举措迭出,一时间成为国内注意力聚焦点。
在世纪之交,我还在省农业厅工作时,就曾一度关注城乡二元体制所导致的城乡居民权利差异,大声呼唤《废除制度歧视,还农民公民权利》、《解读农民、解放农民、解救农民》。但在当时,不少人对城乡二元体制缺乏清醒认识,一些人觉得这个话题涉及到权利问题比较敏感,一些好心人奉劝我不要纠缠这个问题,避免为自己惹“麻烦”。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绕不过去的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发展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研究这个问题。
2009年以来,由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需要,这项研究突然加速。2010年3-4月份,组织安排我在国家行政学院参加培训学习,这为我深化这项研究提供了条件。当时提出,城乡二元体制其实就是城乡处在“两个轨道”,城乡二元体制就是城乡“双轨制”,城镇“一轨”是“快车道”、农村是“一轨”是“慢车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城乡制度并轨”,把城乡发展放在一个轨道上。这就像1990年代实行价格“双轨制”之后实行价格“并轨”一样。现在看来,这个理论有合理性,特别有利于人们深刻理解城乡二元体制本质,但理论归理论,在实践中缺少操作性。
结束了国家行政学院2个月学习,回到工作岗位后,即进入统筹城乡工作一线操盘。起先感到这项工作与以往工作相比,似乎没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中央确定的大目标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但对这个“关系”、这个“体制机制”,具体到工作实践中如何把握,多少有点“晕头”。适应工作需要,我提出新型城乡关系四句话:人口自由迁徙、要素自由流动、社会保障均衡覆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如何创建“新型城乡关系”?我提出推进“五项改革”、建造“六个一体化”。
问题似乎到此比较明晰了,但实际不是。无论是新型城乡关系的“四句话”也好,还是“五项改革、六个一体化”也好,操作起来也很难,习惯了操作的部门和基层仍然觉得“犯晕”、“抓瞎”、“有力使不出”。眼看2011年到了,今年的统筹城乡工作如何取得新进展?如何是把有关部门和县区力量都调动起来?问题的关键是为部门和县区工作打造“平台”,手里塞进“抓手”。就像在抓新农村的晋星创建、农民增收的举措到户,以及项目到村、争先进位、乡村在线等等。如果“抓手”具体,不愁“有力使不出”。
过去,曾有人形容城乡二元体制是城乡“鸿沟”,城乡“壁垒”。我认为,城乡二元体制是无形的,但它却有效分开来城乡居民权利,所以城乡之间实际存在“隐形墙”。这个“隐形墙”的“墙基”是二元户籍制度。在这个“墙基”之上,构建起“隐形墙”不是一面,而是多面。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主体任务,就是拆除城乡“隐形墙”。这些“隐形墙”的“墙体”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部门、不同地方建造起来的。因此,拆除这些“隐形墙”,需要实行部门负责制、地方负责制。当“墙体”拆除任务基本完成后,才可以拆除“墙基”,也就是说实行户籍新政“水到渠成”。
现在的问题是,需要清理和认定,我们面对的到底是多少面“隐形墙”,都设置在那些部门。然后,根据拆除“隐形墙”的难易程度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拆墙计划”,倒排出“拆墙时间表”,落实明确的“拆墙责任”。我相信,这样一定能够把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在拆除“隐形墙”的同时,配套进行其他改革,一定可以“事倍功半”。
拆除城乡“隐形墙”的思考
评论
编辑推荐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