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监会公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2009年度年检结果显示,共有91家机构参加本次年检。其中71家机构首轮通过,15家被责令限期整改后过关,另有5家机构不予通过年检,5家机构因被立案稽查,暂停新增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证券咨询机构是产生“黑嘴”的温床,异地招收会员,以保证投资收益的方式欺骗投资者,或者大玩“庄托”、“抢帽子交易”,或对上市公司进行臆断的分析以蒙骗投资者等,是这些“黑嘴”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年在市场上赫赫有名的“南雷北赵”,早已不见了踪影;北京首放、武汉新兰德等已经随风飘散,了无音信;“带头大哥”亦回归平凡,但它们留下的是无数投资者付出的惨重代价。
证券“黑嘴”奉行“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的厚黑学原则,在市场中大行欺骗、“钓鱼”之能事,被“钓”者无不“中彩”。也正因为如此,对证券黑嘴的打击,就应该像打击股市内幕交易一样,时刻保持一种高压的态势,让其无藏身之地。
与往年相比,2009年度未通过年检的证券咨询机构明显增多。而且,一年中有5 家居然遭到证监会的立案稽查,也从侧面说明咨询机构违规现象日益严重。
客观地说,证券咨询机构也曾经很红火了一把,某些机构甚至也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像此前的北京首放即是如此。应该看到,某些咨询机构在市场上曾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即使如北京首放者,仍然被监管部门“扫地出门”,个中缘由其实更值得深思。
为什么多数咨询机构能够合规经营,而有的年检却未能过关呢?除了这些机构受利益的驱使,而采取不择手段的方式敛财之外,整个咨询机构的生存环境与原先相比已发生较大的变化,显然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
当券商等机构的研究部门纷纷建立之后,证券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失去了买家。在这一背景下,发展会员成为其生存与谋生的手段。但是,由于监管部门对于异地开展的会员业务明令禁止,客观上使某些咨询机构生存更加困难。再加上咨询机构人员流动较频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市场与上市公司的分析与判断常常出错,随着信誉度的下降,进而产生了恶性循环,违规违法因而出现。
从当年的红红火火,到如今的惨淡经营,一方面说明证券咨询机构江河日下,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投资者也正慢慢走向成熟。但摆在监管部门与咨询机构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证券咨询机构今后的路怎么走?是进行华丽转身还是苦苦坚守?
事实上,市场成功转型并非没有先例。当年上海滩的“万国测评”,已经变身为“大智慧”,而且,大智慧目前正全力冲刺IPO。
基于A股市场的环境与现实,笔者以为证券咨询机构苦苦坚守是没有出路的。毕竟,稍有经验的投资者已不再相信这些咨询机构了,唯有进行转型,其才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