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要发展完善制度建设是关键


        20年前的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中国股市诞生的日子。

        20年来,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从最初“坚决地试”到如今跻身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之一,其发展速度无疑是非常惊人的。上交所开业时,挂牌股票只有“老八股”等8家上市公司,如今已达到892只,深交所挂牌股票更是达到1156家。20年后的今天,沪深股市上市公司超过2000家的规模,显然是当初不敢想象的。

        新股发行制度历经七次变革、询价制与保荐制的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创业板的挂牌、股指期货的推出、融资融券的施行、基金与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壮大,还有股民开户数超过1.5亿户与《证券法》《基金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在不久的将来国际板的亮相等,某种意义上见证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客观地讲,中国股市的发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制度建设的保驾护航。事实上,自股市诞生时起,相关的规章制度等条条框框便鱼贯而出,为股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很难想象,如果失去了制度建设的保护,中国股市会变成什么样子。

        尽管20年来中国股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仍然不少。比如“重筹资轻回报”问题、对股市的准确定位问题、上市公司违规事件频频发生的问题、内幕交易问题、市场投机盛行的问题以及广受诟病的新股发行“三高”问题等等,无不侵蚀着股市的躯体,损害着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进而阻碍着股市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

        大力推进市场化与国际化,是中国股市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不仅是中国股市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一个具有定价权与话语权市场的需要,更是建立一个金融强国的需要。但毋庸置疑,A股市场目前离这一目标还相当遥远。

        2005年初,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示,要大力推行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此言可谓切中要害。但中国股市从此前的“连规范的赌场都不如”到步入“强盗贵族时代”,至少映射出股市的“三公”原则遭到践踏,至少说明市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还不少。

        要打造一个成熟的A股市场,要使我们的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具有影响力,像“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全球最贵的石油公司”、融资额位居全球第一等只可装点下“门面”,真正意义并不大。中国股市要想获取更大的发展,完善制度建设才是关键所在,而这才是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