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堵来堵去新规尚在。曾就12月23日下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提出对小客车实施数量调控和配额管理制度。《细则》规定:2011年北京发放的汽车牌照总数为24万辆,通过“摇号方式”每月平均发放2万辆。
这个被称为北京“史上最严厉的治堵政策”,出台速度之快、“限购尺度”之严,在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均引起了广泛热议。也让广大关注者心也“堵得慌”
六成以上网友认为:解堵新政未必是治堵“良药”
博主在上一文提到“北京治堵事件”线上调查结果中,过半网友认为堵车最大的因素在于城市区域功能规划缺乏。而本次出台的“治堵新政”主要偏向于限购、限行、提高停车费等方向,所以大多数网友认为“治堵新政”治标不治本,成效不会很乐观。在调查“您认为本次北京市出台的治堵措施会有效果吗?”中,认为不会有效果的网民高达67%。
从网民情感角度研究,显然现阶段对出台的政策过于严厉,网民一时难以接受。“对于新出台的停车收费标准您能否接受?”调查中,对于目前新政表示“无法接受”的网民高达46%。
五成网友认为:治堵措施会导致车价下降
北京治堵政策出台后,网民普遍对北京汽车市场的消费信心持消极态度,而由于潜在消费已经在今年严重透支,因此不排除经销商为了争抢有限的客源而加大优惠力度。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超过半数的网友认为治堵措施会导致车价下降。
谁最受伤?消费者最受伤!
2010年,北京市增加的车辆约为85万辆,而2011年将限制增加的数量为24万辆,即便加上消费者换购的大约30万辆,销售总量依旧下降很多,这无疑对于厂商、汽车经销商和二手车经销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必然会对车价造成一定的冲击。过半的网友认为,车价会因此下降。在“对谁直接影响”的调查中,网民普遍认为对消费者影响最大之外,排在第二位为汽车经销商。
作为消费者,每月限制上牌量意味着很多想买或者急需买车的人,不得不通过像抽奖一样的方式来决定能否买车,而5年社保及纳税证明的限制,让绝大部分在京的外地人几乎就没办法买车。姑且不讨论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公平,到头来受伤最深的其实还是广大的消费者。
“治堵”环境下,消费者购车心态悄然变化
在调查“摇号取得牌照之后,您会选择购买什么样的汽车?”中,紧凑型车与SUV两大车型分别以28%、26%优于其它,可见该政策对网民选购车型层面的影响不大,基本符合汽车市场现阶段的销售规律,没有出现较大的反常现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旦好不容易摇到了号,消费者可能不会随意的去买一辆车,而是会更加珍惜这次买车的机会,因此消费者可能会较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购车预算,本着一步到位的原则,SUV车型凭借兼顾城市和户外的多功能性,或将更受青睐。
针对目前有专家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应不受摇号限制”的建议,调查中网民的看法出现了较大分歧,认为不合理的占到45%,而认为“合理”的网民也占近4成。试想一下,如果老百姓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不用再像购买传统汽油、柴油车一样进行排队摇号,而是直接获得一张汽车牌照,相信会有很多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有了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支持,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建立更好的基础,也将更快、更好、更稳固的发展。但是,这同时会让那些不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觉得不公平,毕竟买什么车应该按自己的意愿,如果此方法推广,那就相当于变相的强迫人们去买新能源汽车。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利弊,或许还需要更深入的去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