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造鸡蛋”、“人工合成豆腐”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初闻使人哭笑不得,进而愤懑不已。鸡蛋和豆腐都是生活中最最常见的食品,可以说是日常饮食所离不开的,但不法商家却因“人造鸡蛋”和“人工合成豆腐”原料便宜、收益快、利润高,为了一己私利置而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大肆加以制造和贩卖,更有甚者专以传授“制作工艺”来赚取钱财,无耻至极!
新事物的产生要以推动人类的进步为前提,否则就是落后的、迂腐的,甚至是反叛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货真价实”、保证产品质量是本分之事,即使如此也不敢保证企业能够持续发展,所以还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需求。若是为图眼前利益,置法制和客户利益于不顾,其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五金企业也是一样,在做好“本分之事”的基础上,科研创新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为前提,应需而生才是王道。笔者认为广大五金企业须做好“避免产品过剩”、“引领市场前沿”两个方面,方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五金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避免产品过剩
市场发展空间大时容易引得相关企业同时欣喜若狂、蜂拥而至,这时便会产生产能过剩的现象,即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从而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利润降低。但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区,其实所谓的“产能过剩”实际上是生产能力的过剩,而在将这种“能力”转化为产品之前,是不会对市场造成实质性的冲击的。所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应该避免的是产品过剩,而不是产能过剩。
那么,如果看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即使市场就在眼前也不去争取和竞争吗?这当然也不是经商之道。笔者认为,发现市场商机时先不要盲从,切莫将全部资产一股脑地投到“直接”产品的研发生产上,退一步,在“间接”产品上做文章,可能会海阔天空。
以汽车产业为例,2009年,我国实现了1364万辆的新车销售后,突如其来的市场形势令许多企业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制定规模庞大的产能扩充计划,加剧了国内汽车企业产能过剩的风险。这时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如果也一窝蜂地跟上去,很可能就会成为市场的牺牲品。而如果退一步,集中优势力量主攻汽车生产中的一个环节,为实力雄厚的车企提供汽车零配件。产能过剩说明市场是有的,只要发力方向正确,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大赚一笔。
引领市场前沿
应需而生还有更具主动性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引领市场前沿,抢占未来市场。这需要五金企业领导人的卓越眼光,以及企业在之前的经营中积累下来的实力。就目前来讲,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切入,有利于五金企业成功引领市场前沿。
一、低碳环保是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所以绿色五金必然会是未来五金市场的主角。以热水器行业为例,热水器在先后经历了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三代变革,一代比一代节能,一代比一代环保,而在大环境的驱动下,随着科技的进步更为绿色的第四代空气能热水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市场就在眼前,相信科技力量雄厚的企业一定不会放弃这次机会。
二、废品回收,循环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五金行业也是一样。国家政策方面,备受关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按照《条例》,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对其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并建立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在国外做五金回收也是早有先例,在日本松下电器的废旧家电回收中心,一台台旧冰箱、旧洗衣机、旧电视、旧空调躺在流水线上,10分钟后,流水线末端出来的分别是铁、铜、铝、塑料,这些材料可用来再生产电器、隔热材料,甚至公园的桌椅,据悉,松下还计划将家电回收的生意做到中国。上有政策支持,下有科技支撑,中国的五金企业岂可让“肥水”流到“外人田”!
三、五金前沿: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以橱柜行业为例,近两三年来,橱柜企业以“生活在厨房”为核心的理念越来越被彰显,厨房的设计正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日渐趋向个性化和艺术化。2011年,橱柜的发展将继续把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这“三化”进行到底。
综上,五金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应需而生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