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介绍了K线的虚体形态,上影线的,下影线的长度达到一定幅度后,构成了各种技术性K线,但在实际走势中,更多的K线并没有那么激烈,他们大部分都呈现小阴小阳的状态,上下影线也比较短,这类K线形态我们通称其陀螺。
出现陀螺的形态是K线的主要形态之一,表明的就是多空双方的无作为,主要在一个狭窄的空间运行,多方和空方都无力攻破对方的阵地,表现为一种缠绕和胶着的态势。
这类K线如果在相对底部,均是主力缓慢吃货造成的,由于其不能使用大手笔的买卖单操作,这样立即就会被短线交易者发现,每天只能用零散的单子在那里悄悄承接,这样在K线形态上就是小阴小阳的状态,一方面主力可以从容吃货布局,另一方面可以不引人注意,毕竟陀螺的形态是不会引发技术分析者的注意的。所以在这个阶段陀螺形态是一种吃货形态。
市场主力操纵价格的路径主要是三个阶段,一是吃货,二是拉升,三是派发,拉升时多用大阳线,打压时也会用大阴线,但在吃货和派发阶段都需要不引人注意,自然陀螺般的小阳线小阴线就是首选了。
归根结底就是陀螺线表明目前多空双方在蓄势,一旦日后时机成熟,暴涨暴跌发生的概率非常大,投资者到时需要观察后续出现的变化性K线形态。
大量的陀螺线是组成反转形态的必然性K线,比如由几十甚至几百根K线组合的形态就有可能变为大型的圆弧底或圆弧顶。
在上升途中,陀螺形态也时刻存在,有些主力在收集筹码时,迫于大势转好,只能让股价沿着15度或30度角上升,在具体的日线图上,也是出现大量的陀螺形态,主要是压制吸货的成本,同时将做差价的赶下车去。
下一期将介绍著名的十字K线
注意问题:
1;陀螺的构成是K线的实体部分较短,表现在涨幅或跌幅在-2--+2%之中,同时上下影线也较短,均在实体的空间部分内。一旦实体或影线发生变化,就会变成其它的K线种类。
2:大量陀螺聚集的地方一般是底部,或腰部,顶部的形成均较短时间,所以以尖顶的形式出现较多,主力不可能利用大量陀螺在顶部从容派发。大量陀螺形成后,最终的结果就是形成突破从腰部向下的突破,从底部向上的突破,均会将几十根陀螺K线的上下空间击穿,形成新一轮趋势。
3:从超短期分析,形成陀螺后隔日的走势规律性不强,往往今日出现阳线,明日就出现了小阴线,后天又是一个小阳线,但当若干根陀螺线形成走势集群后,它的趋势规律就会显现出来,而这种图表的势头一旦形成,主力就开始破坏这种规律出现的图形,用大阳线拉,制造多头陷阱,用大阴线砸,制造空头陷阱!这是掩盖主力真实的出货意图或吃货企图。
以上文章已刊载于上周出版的《股市动态分析杂志》
以上博文为笔者原创,如要转载本博文,请注明作者名,文中观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盈利自享!
如有联系可来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