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价值链本土化”的双赢之道


     

产品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这是品牌成功关键所在。当奥迪在中国如鱼得水时,许多表象的东西只是浮云,而真正隐藏在背后的秘诀,就是“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的坚持。而结果则是“对中国的产值、税收、就业、人才培养、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这是对外合作中中方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一汽-大众奥迪在竞争日趋激烈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外股东双方实现双赢的成功之道。”这种启发也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价值链本土化”的双赢之道

撰文/颜光明

 

奥迪去年销售突破22.5万辆,占整个豪华车市场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可以说是中国豪华车的第一品牌。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一汽大众奥迪媒体沟通会上,负责销售的相关人士作了解释,这主要取决于奥迪长期的“本土化”战略的坚持,以均衡发展为导向而获得的回报,具体说,这就是“全价值链本土化”。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奥迪在中国步入了全面收获期,领先了一步,无论是产品推进,搭准市场脉搏,保持畅销势头,还是在品牌传播上家喻户晓,美誉度和亲和力等,都达到了全面的提升,被社会所认同。

在沟通会上,奥迪公关向媒体抱歉地说,现在他们最苦恼的是产能不足,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这种抱歉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喜悦,同时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即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要做到用户满意度,保持“第一品牌”的美誉度。与竞争对手相比,奥迪的从容与强势,不仅表现在产品上,同时还展示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与把握,如奥迪A6,始终在细分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占市场46%),还有奥迪A4,在入门级豪华车中也是这样(占市场44%),成了豪华车购车中的第一选择。此外,像Q5 SUV)更是一车难求,成为市场上最抢手的车型。值得奥迪骄傲的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奥迪价格在所有豪华车中是最坚挺的。从数据显示来看,奥迪品牌价值在提升,其次,客户满意度经权威机构评定也是名列榜首,再是,产品线丰富,新品推出力度大。这就直观地告诉消费者,奥迪在中国的成功是全面的,而不仅仅是看销量多少,关键是要看销售的含金量。

汽车卖到这样的程度,奥迪的成功不得不引人关注。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十年,在深入合作进行合资经营十年余年,奥迪可以说,它就像上海大众一样深扎于中国土壤的品牌,深入人心。其成功的关键也是在国产化的成功。这似乎是任何外国品牌在中国成功的公开秘密。尽管如此,但要正真做好却并非一日之功,还得中外双方精诚合作才行,而且要相互依赖,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步调一致地往前走。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总以为进口件的比例越高似乎就越有保证,国产化率越低质量就越放心等,对用户来说,可以作为对外炫耀的凭证或是购买的理由。但是,现在可以说不了。如果参观过一汽大众奥迪生产线就会改变这种思维,并对自己购买的产品可以放心了。比如,去年在长春建成的在奥迪全数字化车间落成,可以说是国内第一家全数字化车间,这在当今世界上也不多见,就连德国奥迪总部都很羡慕,称这样先进的车间竟先德国落地中国。用德国大众集团高层的话说,要拿最好的产品和技术到中国来,做到与德国奥迪同步发展,甚至要超前。否则就会滞后于市场或被竞争对手赶上。

这种眼光和魄力是完全建立在对中国和合作伙伴信任基础上的抉择。显然,这是磨合与判断的结果。对于汽车制造来说,中国现在的水平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已经做到世界一流了。就技术消化能力而言,也是如此。所以,在中国看一个品牌的成功除了看国产化率和它的含金量外,还要看其技术的消化能力,但同时也要做到均衡,并不是“本土化”的简单化或脸谱化就能打发。

为什么要把产品的竞争和品牌的竞争提到国产化的层面来看?

回答非常简单,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尽管现在凡进入中国汽车品牌都打着国产化的旗号,不达标(整车国产化了40%)就无法进入市场,但有的车型半年或一年就上市了,这就心照不宣,其中的水分也就可想而知。想当年桑塔纳国产化要经历长达数年的全国攻关,调动无数精兵强将才啃下引进轿车技术的第一根硬骨头。奥迪也是如此,先是十年的技术消化与摸索,再是深度国产化,而后是同步设计和改进又是十余年,这种磨合与市场的研判难道仅仅是“国产”的概念?如果用量身定制的话,还不足以诠释国产化,而是用“全产业链本土化”的表述比较到位和准确。所以,奥迪的自信与从容是从骨子里投射出来的,这就是对中国的了解熟烂于心,与合作者达成了共识全面推进本土研发、本土采购、本土化生产和本土化营销)从这个意义上说,奥迪在中国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因此,奥迪的国产,是名副其实的国产,达86%,其占市场的比例65.7%(国产豪华车)。如果从产品设计角度看,中国元素占有很大的比例,或者说,二次开发基本上都是由本土设计担当。而全球奥迪向中国采购的零部件达20亿元(人民币)表明,奥迪国产化对于产业的贡献度已经转化为切实的含金量。

去年底,奥迪在中国累计生产销售了100万辆。这是用近十年的时间完成的一个数字。而今,奥迪公开宣布要在未来三年中实现下一个100万辆,这无疑是向竞争对手发出了挑战。在媒体沟通会上有记者提出,这样的目标能否如期兑现时,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晓军说,这是可以承诺的事。他说,“三年是指201120122013年,如果每年都能达到平均25%的增速,三年100万辆就可以达到。回顾过去,奥迪品牌哪一年也没有低于20%的增速,去年44%的增速。”这种交底,完全值得期待。

产品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这是多年来品牌成功关键所在。当奥迪在中国如鱼得水时,许多表象的东西只是浮云,而真正隐藏在背后的秘诀,就是“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的坚持。而结果则是“对中国的产值、税收、就业、人才培养、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这是对外合作中中方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一汽-大众奥迪在竞争日趋激烈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外股东双方实现双赢的成功之道。”这种启发也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125

修改于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