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有关部门获悉,全国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近两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已在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共发现“小金库”逾4万个,涉及金额超过200亿元。(2011年1月29日 新京报)
小金库年年查,年年建,只不过是某个阶层的一种游戏而已,老百姓已看的厌倦了。“小金库”是危害国家健康发展、诱发并滋生出各种腐败现象的毒瘤。设立小金库就是集体贪污!多用于自立名目的奖励,补贴以致吃喝玩乐等,均属于违法违规用途。制度不完善是“小金库”问题得以滋生蔓延的温床。
从表面上看,私设“小金库”是一个经济问题,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则是一个政治问题;长期有令不行、禁而不止,又转化成一个法律问题。然而,清查“小金库”乾坤套里不知深浅,往往会碰钉子、留死角,难以进行到底。特别是私设“小金库”的直接责任人难以追究,既是遗憾,更是隐患。
制度不完善是“小金库”问题得以滋生蔓延的温床,不但影响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服务效率的提高,也为这些单位设立“小金库”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小金库”更有赖于以财政为主体的配套改革化腐朽为神奇,必须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根除“小金库”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加强“小金库”的监督与管理,应在一些重要环节上花力气、动真格,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和方式滞后、管理缺乏精细等也为“小金库”的产生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必须全面实行财政政务公开,增强财政监督的穿透力和能见度。
标本兼治“小金库”,是广大民众的愿望!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