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青岛中心,让青岛楼市飞


2011年,新年伊始,青岛楼市万象更新,除了即将出台的青岛版限购令还能吸引眼球外,大家的心思都放到了即将到来的春节上。随着中金22号在半岛都市报刊登的一则《关于纠正中铁青岛中心项目名称及预售情况的郑重声明》,青岛楼市顿起轩然大波,中铁和中金,打响了2011房地产行业内讧第一枪。中铁和中金,强龙和地头蛇之间的一场争斗,让岁末青岛的房地产市场喧嚣起来。
  中金和中铁相继在报上登出声明,宣称自己的合理合法,攻击对方的违法乱政,又接着相继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一时间关于青岛中心的新闻是漫天飞舞,接着在岛城的各大论坛双方也开始了骂战,从开始的各自的声明,到最后的秃头和小蜜,最后上升到谩骂和人身攻击。,真是好一派热闹景象。
  青岛中心是青岛的豪宅,这个毋庸置疑,从它的地段和价格上就能看出,我等升斗小民自然没法染指,只能隔岸观火,看着两家地产大鳄你来我往,都得是你死我活,就当提前欢度春节,看个杂耍热闹。
  不过在观战之余,我等升斗小民也想知道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是这个香港中路繁华地段的地标建筑到底是叫中铁青岛中心还是叫青岛国际贸易中心,这个青岛的地标到底该叫什么名字?二是那两家争吵的一亿购房定金是怎么回事,项目到底存不存在违规预售的情况,如果有政府管不管?
  中金方面说,有2006年发改委的批文,证明项目的名字应当为青岛国际贸易中心。中铁方面说项目的立案名为‘青岛国际贸易中心’,推广案名为‘中铁·青岛中心’。双方各执一词,我们看不明白,难道这也和人一样,刚出生的时候有乳名,后面还有学名,如果成为名人了还有笔名或者艺名。人可以有多个名字无所谓,但人可不能有多个父母,更不能连自己的父母是谁都分不清楚。堂堂青岛核心CBD的地标性建筑,连自己叫什么名字都搞不清楚,连自己的父母是谁都搞不明白,真是滑天下之滑天下之大稽。
  在没有取得预售许可的情况下,收取意向金或者定金是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进行预售,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不得参加任何展销活动。
  中金和中铁争执的总价达1亿元、涉及200多户的购房定金到底收没收? 如果确实收取了,政府管不管? 如何处罚?
  在没有取得预售许可的情况下,收取意向金或者定金是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当然开发商从来没把这条规定当回事,青岛的开发商该收意向金的收意向金,该摇号选房的摇号选房,当然都采取了规避措施,没有公开的违背国家政策,也没人出来揭发,真是做到了民不告、官不究。
  可惜这次两强相争,打破了这一和谐局面。200多户,每户50万元,总价达1亿元的购房定金成为本次争斗最大的亮点。当然了现在觉得这个山芋烫手的是政府了,面对这被爆出的丑闻,管还是不管?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不过怎么说,这两家打起来,暴漏出的全是房地产开发的黑幕,违规拿地,土地闲置,高价倒卖土地,违规收取意向金等,这些东西都暴漏出来了,就看政府怎么反应了,以前政府老是不处理开发商,这下子暴露出这么多把柄还不处理的话,那么青岛出的限购令效果如何大家也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