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仓储物流部门人手吃紧,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便义务去帮忙。其实要做的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就是帮着打打下手,开始想的容易,做起来才发现不简单。
现在是天寒地冻的隆冬,可干活的时候库房得敞开大门接货,寒风直往屋里灌,我穿着羽绒服在里面干活尚觉得冷,就不用提那些得进进出出接货卸货的同事了。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给两个拆分线上的大姐打下手,她们干活麻利,言多语快,边干边好奇地问我:“你干过这活吗?”
我老实地回答:“没有。”她们又问:“那你们平常都干嘛?”
我想想说:“在办公室里,瞎忙。”她们说:“那也应该比这里舒服吧。”我说可能环境舒服点,但是干活也挺累的——以前在报社工作的时候,忙一阵歇一阵,但是现在上班的8小时里都很忙,脑子里的弦一直绷着,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上班族下了班之后要当傻子了,哈哈,动脑子的确比动手要容易疲惫。
那俩大姐都不是北京人,在附近租的房子,说起即将到来的春运,她们就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好不容易有一天假,去西客站排了一整天队,也没买到回家的火车票,却看见旁边的黄牛党偷着把一张火车票加价200卖了出去:“真是气死人了,我们怎么排队都买不到,无论是不是第一个排的,可是那些黄牛党怎么就总能找到票呢?”
另一位大姐的孩子今年7岁,该上小学了,她在考虑要不要把孩子从老家接过来,“在北京上学多好啊,那些学校多漂亮,我想他在这里哪怕就上一年,也会比在老家那个县城读5年见识多。”
第二次去帮忙的时候,我又到了那条线,结果发现上次两个大姐中的一个已经离开了,她终于还是多花了些钱买了黄牛票,跟着老公一起回家过年了。另外那个大姐看见我,很是热情,说已经想好了,9月份就让孩子过来在北京借读。
没干多久,负责同事又领过来两个人,一瞧,是两张很年轻的脸,一问,都是91年的,刚上大一。他俩是河北一所大学的学生,准备利用寒假勤工俭学,当地一家职业中介说要把他们介绍到某著名企业工作,收了钱后把他们带到了北京,到了却说那边名额已满,撒手不管,让人生地不熟的他们两眼一抹黑。
小伙子中的一个虽然稚嫩,却也勇敢,其中一个在附近溜达的时候,看见了公司的标志,径自跑来问要不要人,然后就获得了寒假的工作机会。他把同学也介绍了过来,干活的时候很是仔细,连那个大姐都忍不住夸他:“这小子真利索啊。”
相比之下,他的同学却有点闷闷不乐,依然在为失去某著名企业的机会而懊恼。一问,才知道他一直期望着进大企业,谁知道这次会碰上这样的事情,“还得干这样的活……”
我忍不住一乐,说:“那你想干什么样的活?”他想想说:“我想坐办公室,最好上班不用赶点,可以睡懒觉,活不怎么累,钱也不少的……”哈哈,这话,说的分明是刀少以前的路数……
我说:“坐办公室有坐办公室的好,不过这里也有这里的好。”他说:“这里有什么好,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怕丢人……”我说:“有什么好丢人的,只要是靠劳动吃饭就不丢人。”
那小子看看我,忽然问:“大哥,你在这里干活多久了?”我说:“刚来。”他问:“那你以前是干嘛的啊?”我顺口说:“以前?以前在报社上班。”他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我说:“你以前是记者?编辑?”
我说是啊,当过6年记者,5年编辑。他表情很耐人寻味地打量了我几秒,语带同情地说:“那……你现在在这里干这个?!你是不是犯什么错误了……”
犯错误?顿了两秒,我这才明白他的意思,一抬头,便看到他充满悲悯的眼神:“大哥,出来前我妈跟我说外面不好混,我一直不信,来了北京,受了中介公司的骗,到这里来又碰见你,我觉得我妈说的真对……”
……好吧,我一边笑眯眯地继续干活,一边恨得牙痒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