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海外商购"给力"世界经济,谁又“给力”中国消费?


  根据公开信息初步统计,近两个月,中国领导人海外出访期间签署的经贸大单近千亿美元。有专家表示,中国屡签贸易大单,体现了中国为平衡全球贸易所做出的积极姿态和行动,这对全球贸易和投资会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

  专家也指出,虽然中国正在致力于进一步扩大进口、增加海外采购,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世界贸易平衡,但发达国家对于出口的管制,使中国海外商购和投资“脚步”受到羁绊。中国从海外进口是否能持续增长,不仅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发达国家是否放松对中国的出口限制。

  对于中国屡签贸易大单,多位专家认为,这更多是体现了中国为平衡全球贸易、增加发达国家就业所做出的积极姿态和行动。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用外汇储备购买国外商品对国内经济也是有益的,一方面这有利于中国在汇率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减少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如果进口品的技术含量高、且能够对国内市场产生竞争压力,那么还会促进国内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的升级。

  我们在不断鼓励进口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在平衡全球贸易的过程中,虽然中国巨额海外商购可以减少我们的贸易顺差,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但整体的贸易格局并不是中国能够主导的,而是由全球的经济格局决定的。如果经济持续低迷,资源产品的价格也必将下降,资源出口国的出口量及金额也将下降。如果经济复苏繁荣了,原来的贸易强国又将恢复强势地位。说到底,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竞争优势,不是轻易能改变的。

  在中美贸易中,美国是贸易逆差。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出现贸易逆差呢?让我们仔细分析下,在当今美国,在它的超市里,他它的商场里,他们出售的商品多数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这些产品中有: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如服装、玩具等;有日本的电器汽车等产品;有瑞士的手表……你看美国人身上穿的、手上戴的、家里用的多数都是进口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的人均收入高,人家能消费得起国外商品,所以大量商品进入了美国的千家万户。而美国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太贵了,反而卖不出去。但美国生产的一些高科技产品却打向了世界市场。像那些轻工业产品他竞争不过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因此,美国进口的商品多,出口的商品少。所以在国际贸易上表现为逆差,国际收支上也是逆差。

  那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贸易顺差呢?你看,我们手上戴的,身上穿的,家里用的大多数都是国产货。在我们周围的超市里多数商品也都是国产的。那是因为我们的人均收入还很低,我们消费不起这么多国外的商品,我们需要大量出口换回外汇,换回我们更需要的东西来,所以我们表现为逆差。

  由于美国走的是强势美元政策,当国际资金不断流入美国来支撑本国经济的时候,美国表现为贸易逆差是合适的。因为美国人在廉价享受全世界人民的劳动成果,它花很少一点美元,就可以换到别国的很多商品,这与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是没有联系的。

  改变全球经济失衡,改变中美两国贸易顺逆差的不只是中国,而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责任不能只由中国政府来承担,不能以牺牲中国人民的幸福来弥补。大家知道,贸易顺差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过高的贸易顺差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本次经济危机的爆发,给我国造成的影响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贸易逆差也并不是越多越好。虽然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减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我们过度强调逆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害。比如,近期中国领导人海外出访期间签署的经贸大单近千亿美元。这“近千亿美元”来之不易,它是我们的石油被出口掉了,煤炭被出口掉了,稀土被出口掉了,大量稀有金属被出口掉,我们无数青年的热血洒在那上千亿件裤子,裤头,内衣,打火机等低价产品上,贸易逆差越多,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昂贵,人民为之所承受的痛苦就越多。这就是单纯强调贸易顺差和逆差的局限性。

  造成当前我国经济失衡的除了长期的贸易顺差所致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民众整体收入偏低,难以从根本上拉动国内消费,这无疑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才是我们的突破口。

  我们知道,造成中国的消费不足并不是真正的居民消费不足。近几年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并没有明显下降,只是由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政府和企业的收入比重不断上升,由于政府和企业的高储蓄倾向才导致整体经济的消费不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近几年中国居民看起来已经在竭尽全力地消费,消费市场似乎也很火爆,但整体消费水平仍然不足。

  目前中国“一多半是海水,一少半是火焰”的收入分配格局除了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感和仇富心理,更重要的是藏富于国家和企业只会让中国更加依赖外需,会削弱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把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于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扩大中产阶层的比重,才会带动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升级也会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经济危机前的美国社会崇尚“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但这种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过分信赖也成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最迫切的是要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再让财富集中于政府和企业,以增加社会的公平感。另外,也要通过税收手段控制奢侈消费,鼓励适度消费扩大内需,因为勒紧裤腰带的奢侈消费和“拿青春赌明天”的过度负债消费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与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