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温泉旅游,是缺少文化底蕴还是策划推广?(下)
文/查钢·营销策划工作室 查 钢
那么,如何把温泉作为地理标志和产品价值核心的话,咸宁温泉缺少文化底蕴还是策划推广?
应该说是各有不足,一个“温泉之乡”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温泉产业链,传统的温泉经济全国都一样,非传统的创新模式风险太大。如山湖温泉引进了保健、养生项目“盐海”和“黑泥”,突出了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为了建立差异化又开发中传承了“二乔”文化,编写了“二乔美女传奇”,并将自已的核心内容,但是,“二乔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美女文化?中国的四大美女故地尚待考证,二乔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消费者之间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和沟通呢?此外,在温泉镇月亮湾一带,有华中第一泉、汉商、长印等几家较好的温泉宾馆,但都停留在“澡堂子”的水平,许多外地人乘兴而来却连说失望。
那还差什么?
近年来,咸宁市政府在改善产业环境上做了不少工作,从大的说,配套工程,收费站问题,车流问题,交通问题,可以设想一下,将来若是有城际高铁,咸宁市政府肯定会大力主张“城际高铁”率先开通。
现在的经济格局是越来越大,客源已经不限在一省一市,大格局之下的大流通不是不可能。市场的着力点总是在由企业来经营,但是从现在看,企业发力点并不一个声音,还是在追求百花争鸣?
首先表现在媒体宣传上,纵观现有的武汉各家媒体,温泉旅游的广告虽不少,在策略上温泉企业至少是表现得各不相同,在软文推广中,几乎所有的温泉都是大炒人满为患,价格优惠,要不就是配套设施先进齐全。千篇一律,温泉名称是记住了不少,可是在如何“泡”上少做文章,作为休闲娱乐,咸宁市的娱乐项目再独家先进,作为武汉,广东的大都市的消费者,这类的休闲设施还会少吗?企业间不在“泡温泉”上巧做文章,反而突出配套,既然人多得容不下,停车困难,那消费者还有必要去吗?这种媒体宣传上的自我矛盾,让消费者左右为难。
其次,定位很模糊,咸宁温泉是走度假村文化,还是大众旅游文化?目标人群方面,是全家游?还是商务游?在大策略之下,小策略在哪?市场细分不明确?温泉企业是希望大家每天都去成为生活的第四餐,还是每月一次偶尔消费一回?当温泉地成为了老百姓的菜市场,恐怕企业们会更加头痛。在媒体上有些温泉企业是大宣精品项目,若是温泉有星级标准,一定要评个五星往上走。可是在大从媒体上(晚报、晨报、都市报)等市民化报媒上大做五星级广告,简直是抛错了媚眼。相反,在品质提升上,DM、时尚杂志,商务主流媒体上,温泉信息鲜有刊登。
拉客源不如作精品,不求质去求量,处于决择阶段的温泉企业顾此失彼。广告的作用是广而告之,广是广了,但是告在哪里?错位经营和分类投放可不是一两个企业自已影响得了的。
再次,宣传的着力点,养生,还是养心?休闲,还是娱乐?老实说,养生和养心的概念太抽象,“养”的诉求非一日之功,标准是什么呢?“温泉”除了沐浴,还能做什么?名山有佛山,道地,名地有历史,文化名人,时尚购物地,温泉之地,又是什么?现在的温泉产业突出的是温泉水治未病,高级商务休闲地,独特一点的新奇娱乐项目,还有呢?
泡温泉是为了什么?除此之外来温泉地旅游消费者想得到什么?精神享受是必须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消费者更加心动,把抽象具体化诉求更明显。
再次,就是有无创新力,这是温泉经济的持续活力的根本,那么,我们在温泉产业上,我们还能创新什么呢?对于旅游,消费半径是有限的,咸宁的温泉不可能做到让全中国的消费者都来,
那么,换个思维想想,为什么全中国的消费者不能来咸宁温泉呢?值不值(消费价值)和生活品质(享受价值)这两点能不能得到体现?
显然,现在的咸宁温泉还做不到。
如何嫁接?如何跳出“温泉”看“温泉”?在创新力方面,咸宁的温泉行业表现得还很初级,价格战,温泉水质战,还有休闲设施环境战,这些其实是谈不上创新力,都是可以复制的,一次次的包装出来,又一次次的投入市场宣传,除此之外呢?我们把咸宁温泉产业再梳理一遍,好像还是只记住了温泉,其他的创新没有留下什么?“温泉”的核心是离不开“温泉”的,温泉企业也策划过很多大型活动,如“万人泡温泉”,“温泉休闲游”等,甚至来温泉地办年货,这里面有一个推广定位的问题,“温泉”想导入消费者的精神归属,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采用普及化的宣销,会淡化温泉热的氛围,温泉经济产业需要一定的消费阶层,老少皆宜是不能包打天下的。有的企业大宣引进新的娱乐项目或是配套如何先进的服务设备,这都是不可取的,用自己的短比别人的长,比来比去,自己就没有了。
创新力在于“温泉效应”的最大化,按定位大师的说法,能不能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定位。实际证明,创新力还不够。
最后,回归到服务上,服务不应是噱头,在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文化,三流的企业做服务,四流的企业卖产品。从市场层次来说,我们在这里反复的说提高服务质量,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从“旅游温泉”到“度假温泉”的这一转身,消费者市场还没有转过来,温泉市场巨大的潜能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从关注,到热度,到向往,到消费,到融入生活一体,这对于形成一个产业链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现在市场升级的概念太快,作为服务配套行业咸宁温泉热的形成离不开经济环境,是引导消费者消费,还是被消费者引导,我们的温泉行业缺乏经验,可怕的就是为了迎合而迎合,如日前报道,温泉旅游地一度房源紧张,据说是作为年底公关,不少企业预定大量房源,在国内公关从某种意义上被视为“灰色消费”,这样的报道实在是不值得提倡,一旦温泉行业被消费者贴上这样的“标签”,那么,以后的温泉产业只会越走越小。
社会上一阵风吹过,温泉企业们就要手忙脚乱,虽说是龙头好摆,但是龙尾的连锁反应才是让人最担心的。市场节奏热点太快,温泉企业总会考虑到基础配套,休闲项目,市场推广,投入的期望值并没有得到预期,总是要时间消化一下,不是?
可是,市场不会等你消化的。
因为,期望值的主动权是在消费者的手上。
查钢:资深营销策划专家 高级经营师 从事市场营销策划及企业管理工作多年,中小企业成长的关注者!一直致力于市场中小产品的推广和企业的管理实践。擅长于营销咨询诊断、产品策划、招商运作、连锁加盟、企业内训、对市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现领衔查钢-营销策划工作室,武汉市某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高级营销策划师、《商道》杂志营销策划、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医药保健品服务营销》杂志顾问、《酒世界》杂志营销顾问、慧聪工业食品网、《中国行业资讯大全·食品工业行业卷》及《慧聪商情广告·食品工业市场采购大全》特聘专家 /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医药经济报》特约撰稿人/《华夏酒报》特约撰稿人/ 首届价值中国专家评选500强 / 为《阿里巴巴》《世界经理人》《商国志》《全球品牌网》《价值中国》《品牌中国》《中国管理传播网》《中华品牌管理网》《华夏智慧名师》等专栏作者和撰稿人,有数十万字市场营销、策划文章发表在相关专业报媒(如《医药经济报》《华夏酒报》《湖北日报》《财经时报》《杭州日报》《中华工商时报》《酒类营销》《酒世界》《新华商》《特许与连锁》等杂志)。
工作室官网:www.whzhagang.com 在Google、百度搜索“查钢”实名,即可获相关信息。联系电话:13517234133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