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岛小夜曲》影射台湾政治?
丁启阵
这绿岛像一只船,
在月夜里摇呀摇,
姑娘哟,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呀飘。
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
吹开了你的窗帘,
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
不断地向你倾诉。
椰子树的长影,
掩不住我的情意,
明媚的月光,
更照亮了我的心。
这绿岛的夜已经这样沉静,
姑娘哟,你为什么还是默默无语?
听过这首台湾歌曲的人,大约都会认为,歌中描写的“绿岛”是个非常美丽的岛屿,歌中抒发的爱情是非常纯洁的感情。多情、敏感一点的人,都会对那景那情产生无限的向往。这次“冬季走进台湾八日游”有位同行者,在台东至花莲的路上,看着漂浮在太平洋中的“绿岛”,一再扬言:“下次有机会到台湾,我就直奔绿岛去了。”她一定是受到了这首歌曲的蛊惑,她大约不知道,孤悬太平洋中那一座又名火烧岛、火烧屿的小岛,是没有椰子树的。
事实上,《绿岛小夜曲》中的绿岛指的是台湾岛。“中央音乐干训班”出身的潘英杰、周蓝萍随溃败的国民党军队到了台湾之后,进入“中广”电台工作。1954年盛夏某夜,两人在单身宿舍聊天,聊到外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小夜曲,而华人世界却还一首也没有。文学青年潘英杰提议,以“抒情优美取胜”的小夜曲来创作一首流行歌曲。提议当即得到周蓝萍的赞同。当晚,潘英杰即根据他对台湾的印象以及爱情方面的感受,写出了歌词。第二天,正处热恋之中的周蓝萍看后相当满意,立即将其谱成曲子。词曲完成后,交由紫薇(本名胡以衡)在“中广”录音室灌录成唱片。唱片首先在“中广”白茜如主持的综合节目中播放。由于词曲优美,很快就传到了菲律宾、马来亚、印尼,风靡东南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传到海峡这边后,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迄未衰歇。
众所周知,海峡这边,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视表现人类美好感情的文艺作品为毒草,为洪水猛兽,而加以严禁,加以彻底扫除。海峡那边,情况显然要好很多。但毕竟同文同种,世态人心还是相通的。不必说蒋家父子数十年的“白色恐怖时期”如何剥夺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就是这一首《绿岛小夜曲》,据说也曾经遇到过麻烦,受到过限制。1958年,两岸进行“八二三”炮战,海峡上方火光交织,炮声雷动。《绿岛小夜曲》因为有“飘呀飘”、“摇呀摇”等词语,台湾警察总署曾找词曲作者谈话,怀疑他们在影射风雨飘摇的台湾。很长一段时间里,《绿岛小夜曲》都处于禁播状态。因此,不少台湾人曾误以为这是一首菲律宾、马来亚等东南亚地区的歌曲。
关于《绿岛小夜曲》,出现过知识产权方面的纷争。大约因为不少人误以为,歌中的“绿岛”,是指台东县东边太平洋上的那座在“白色恐怖时期”关押过政治犯的小岛;有人进而认为,《绿岛小夜曲》的作者不是潘英杰、周蓝萍,而是曾经在那里关押过的两位政治犯,高钰铛和王博文。
在这首歌曲流行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它是否有政治影射意味,它的词曲作者是谁,种种纠纷,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确是一首情愫美好、文字简练、旋律动听的歌曲,人们在聆听、歌唱的时候,能够由衷地感到愉悦,感到幸福!
20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