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与小河


  人们常常将企业比喻做大河,将员工比喻做小河,并倡导“大河有水小河满”的企业文化,总认为只有企业先发展了,员工的收益和未来才有了保障。

  先保证大河有水,还是先让小河满?这表面上是一个企业的利益分配次序问题,本质上却是如何看待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利益体,在扮演社会公民角色的时候,无非是要处理好四种利益关系: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员工、企业与股东、企业与社会。

  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比较好处理,因为所有人都懂得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也比较好处理,不同的企业价值观有着不同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选择;企业关系中最难处理的就是与员工和股东的关系。当其他利益关系已经确定,在剩下的蛋糕里,股东的利益大了,员工的利益就少了,反之,亦然。如果股东的利益由企业利益来代表(表现为股东对企业财产的支配权),那么这两个利益关系就可简化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平衡关系。

  过去在圣安百草,我们也一直提倡“大河有水小河满”的企业文化,强调“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企业与员工共赢未来”的共赢发展理念。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未来始终是那么的遥远,始终跟不上通货膨胀带来物价指数上涨的步伐,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正一天天的削弱着人们憧憬未来所激发出的力量。即便这样,我们的员工仍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默默的奉献着。

  员工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为什么一定是大河有水小河满,而不是小河先满而后大河有水呢?小河水先满又将如何?事实上所有的大河都是上游的小溪汇聚而成。我们如果只看到企业为员工付出的,而看不到员工为企业付出的,就等于我们只看到下游的小溪源自大河,而看不到大河之水其实来自上游的小溪。

  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如何看待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企业成就了员工?还是员工成就了企业?

  没有员工哪来的企业?尽管企业为员工搭建的平台也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员工在这个平台上努力的工作和和付出,这个平台就没有任何意义。

  这原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但真要明白这个道理却并不容易。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客户的支持和追随,企业一天都不能生存;员工是企业的主导,没有员工的努力和付出,一切都等于零。

  基于这样一种认知,就有了圣安百草2011年“员工利益先于企业利益”的关系原则。

  客户利益第一,员工利益第二,企业利益第三!成为了圣安百草2011年公司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我们相信给客户带来健康和实惠的同时,也一定会带来我们所期望的市场业绩;我们相信在给员工带来更大利益的同时,员工们会更用心的服务好我们的每一个客户,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口碑!

  有了更多的客户,有了更好的口碑,有了更大的市场,企业又怎么能没有更大的发展呢?

  前提是:我们必须把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