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替身做义工,公务员咋成了演员?


 找替身做义工,公务员咋成了演员?

17日,在深圳市市民旁听座谈会上,有人自曝机关单位临时聘人代替公务员上街做义工。(19日南方日报) 

只听说演员找替身的,遇有高难度、高风险动作或者激情戏镜头,自己不亲自上阵,而让替身来做的,没想到,公务员做义工也临时聘用他人来代替,这分明也就是演戏嘛,这样的作秀意义几何?
公务员当“演员”,找替身做义工,凸显了三重缺失。
首先是奉献精神的缺失。让公务员利用周末半天时间上街做义工,就是要倡导公职人员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增强奉献意识,单位出资临时找人代替公务员做义工,将某些单位和少数公务员既不愿出勤、又不愿出资的市侩思想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其二是吃苦精神的缺失。习惯了蹲机关、坐办公室,一杯茶、一支烟、一张网络聊半天这种养尊处优的日子,某些公务员没有了办实事、干细活儿的热情和耐心,甚至连清牛皮癣、拣垃圾这样的简单劳动都怕苦、怕赃、怕累,懒得去做,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他们身上已经荡然无存。
其三是表率精神的缺失。大多数公务员都有党员身份,而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起码素质就是要当群众的表率,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行动纲要》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行动,在此期间公务员上街做义工,无非就是更好动员、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做踏实。请他人代作义工,显然是现代版的“给我上”,“跟我冲”的觉悟、境界、魄力没了。
让替身做义工,看似显示出公权部门的地位优势,却让公务员队伍的整体形象蒙羞,当然也会让政府的号召力大打折扣,群众看在眼里,怨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