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假U盘很多,升级U盘防不胜防,劣质U盘横行过街,对于消费者林林种种的欺骗,欺瞒根据对山寨U盘工厂卧底调查,简单总结山寨厂家七宗罪:
一宗罪:U盘造假尽量争取,对你不离不弃!
IT界产品造假现象早已经可以公开的秘密了。而移动优盘的造假,最开始由U盘开始时至今日的泛滥地步。暴利的诱惑决定了造假之风盛行。当技术发展到U盘的价格和容量成反比之后,产品越来越便宜,利润越薄,造假之风却依然生机勃勃!从国内大中城市新闻所报道的假U盘事件不难看出假U盘,升级U盘,劣质U盘对我们黎民百姓危害!
二宗罪:欺骗出新招,方法已改头换面!
在2010年“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上统计数据,关于IT产品类的投诉,属于存储类产品的投诉在2010年一整年不到50条,但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上当受骗的几率减少。对产品的集中投诉会影响到厂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专业的网媒平台曝光,引起爆炸性聚焦效果。目前,市场上的U盘造假现象依然以越发多样。以次充好、假冒名牌,如今造假者不仅将以往的“长项”发扬光大,现在又更多更新的方式。
三宗罪:以次充好之“便宜大容量U盘”蒙骗消费者。
U盘的诞生的确给工作生活带来了相当大便利,但造假对用户的危害,直接是对存储安全的危害数据的危害。U盘作为存储介质如果芯片和电路板质量低下,轻则导致传输速度下降,重辄丢失重要数据,损失基本无法量化。
现在闹得最凶的是1GB、2GB技术升级之后直接冒充16GB、32GB优盘,卖价还很便宜,杀的就是贪‘便宜’的外行人。”
四宗罪:升级后的“假大盘”为何能够流行至今
在他看来,这样的产品有市场,首先是因为有需求。并非所有用户都知道U盘在容量和价格上的正确关系。这让造假者得以片面地夸大“量”而掩盖了“质”。其次,U盘非常便于携带和实用,需求面很广,价格的飞速下滑使得相当的用户可以忽略劣质所带来的损失。第三,渠道的不正规,导致了消费者的辨识力下降。在二三级城市,或者说在一线城市的电脑市场,各种品牌的产品鱼龙混杂,在商言利的共性。
至于U盘上面具备的商标和客服电话等防伪措施,其实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而已——造假产品的客服电话,永远不会有打通的时候。“当你在市面上看到32~160GB的闪存盘只卖80~120元的时候,请说服你的好奇,不要去购买,因为短暂的图利意识,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的被骗痛楚。”
五宗罪:以次充好之“低速变高版”魅力无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有2:其一是量产工具的作用。上文说到,过特别设计的“量产工具”,能对U盘的读写性能进行暂时性优化,达到低速变高速的效果。其二就是大厂次品的不稳定性。
六宗罪:教你识别“借尸还魂”之法!
“低速变高速”的过程如下:回收大厂残次品→打磨→加装不同主控芯片进行匹配测试→达到数次或数十次高速读写后进行量产优化→封装→供应给渠道→销售。
作为一个“比较善良”的造假者,能去收购大市场淘汰产品的作坊,还算是好的,直接从废旧市场回收芯片,或者购买海外电子垃圾进行“低速变高速”改装的商贩,才是真正要命的。如此生产出的闪存盘,极有可能在第一次大容量的读写过程中直接报废。
七宗罪:名牌造假之“模仿”的最高境界:山寨化
山寨,一个多么有中国特色的名词。无论哪个行业,山寨出身最终成功上岸的比比皆是。很多时候,“山寨产品”囊括了很小的私家作坊、不合格或者别有用心的代工厂,甚至是一整条最低端的造假链,而作为这个圈子里的一员,山寨U盘工厂可以算得上是元老之一。
有需求才会有利润空间,从而刺激假冒伪劣U盘生产厂家的扩展,如果消费者一味贪图廉价而不管或者不会辨别是否优质,那么必定很容易上当受骗。U盘作为目前功能最便捷使用最广泛的存储工具,假冒伪劣U盘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购买U盘本身支付的价钱,更重要的是有很能使你U盘里珍贵的资料毁于一旦。2011年的到来新的开始矽谷学人敬请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甄选好U盘,提供矽谷真假U盘测试软件助你的金睛火眼;同时也呼吁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到假U盘,升级U盘后第一时间是报警做好自己权益的维权!
了解相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