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大叔”是该悠着点啦


因为同时肩负多台春晚的演出任务,本山大叔扛不住病倒了。可就在前晚,还在打点滴的赵本山准时出现在辽宁卫视兔年春晚的录制现场,带着两个徒弟表演了新小品《相亲》。现场爆笑不断,赵本山御用编剧尹琪透露,创作这个小品,赵本山只用了5天。

赵本山同时肩负多台春晚的演出任务,就目前的信息来说,至少是七台,而这意味着什么呢?本山大叔扛不住病倒了,只是其一,其二就是中国亿万观众竟在一个时段里集中消费一个娱乐达人。这是不是很可悲啊。

事实上,赵本山同时肩负多台春晚的演出任务背后隐藏的密码无非表明了赵本山小品是一种快餐文化”“消费文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如此现象就是对赵本山的一种过度消费罢了,而消费之后的味道如何,并不由赵本山本人决定,更不由一相情愿地迷恋赵本山的电视台决定,而是观众说了算。尽管论者指出,许许多多的小品都获得或多或少的观众,但都不能像赵本山小品那样获得全国性广泛的观众群,许许多多的演员都可能在中国最大的舞台春晚演过一两个或多个小品,但都不能像赵本山那样,二十多年来都成为中国老百姓最企盼的文化年夜饭

在此,不能不提到赵本山在美国纽约演出时,纽约作家毕汝谐的评价:赵本山其人其节目内容庸俗,却能够红遍大江南北,创造天文数字的票房价值,而赵本人则成为春节晚会的台柱,十几年如一日。究其原因,赵本山是今日中国转型时期文化彷徨的产物!这在笔者看来,不但道出了赵本山小品的缺陷所在,而且也是对社会的提醒:赵本山同时肩负多台春晚的演出任务是一种恶性循环,表明大众文化还未摆脱对低端趣味的依赖。

牺牲了整个中国文化,成全了一个赵本山。无论赵本山是如何无奈地同时肩负多台春晚的演出任务,但是对社会来说,对小品来说,决不是单纯的个人号召力的事情。它承载着失重的文明。

 就笔者的看法,如何能在商品化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艺术特色,而不在狂欢中失去个性,由通俗堕入低俗,是赵本山乃至青睐本山小品的剧组亟待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