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汇率问题是内政问题,恐怕那是误解。因为,汇率问题毕竟关系到双边利益,所以你争我夺的正常。但是,胡主席访美之前,美国财长盖特纳向中国提出四点诉求:政府减少对中国企业的补贴,使市场竞争环境更公平,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扩大教育、医疗开支等途径转变经济增长结构。
表面上看,减少补贴、市场公平、知识产权保护等似乎也不离谱,好像和美国企业在华竞争有关。但细琢磨,味道就不对了。美国的企业没有政府补贴吗?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美国纳税人的多少钱进了那些跨国公司的口袋?有人会说,那是不是补贴,而是救助。补贴属于经常性行为,而救助属于特殊情况下的行为,不可相提并论。
但从本质上说,第一,都属于政府对企业的支出;第二,补贴与救助总量上谁大谁小很难说;第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补贴不过是扶持企业快点长大,但美国企业已经硕大无比、富可敌国,为什么不能让它变小?
中国有句做人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美国却经常是“己所不欲强加于人”。去看看这个世界吧,哪有什么公平的市场?想要公平可以,先让国际货币体系――这个最该公平的市场变得公平起来可以吗?美国人敢不敢?当然不敢。谁要想动这块“蛋糕”可能需要以命相拼,美国人是不惜打仗的。为什么美国不允许中东地区、石油产地存在异己分子?不就是为了美元的石油本位吗?不就是为了维护美元的统治地位吗?
这是最根本的不公平,也是迫使所有商品市场失去公平的根本原因。如此现实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如果不能对企业实施一定程度上的保护,那就相当于把“小鱼放入鲨鱼堆里”,情况会是怎样,不言而喻。
再有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基本属于中国的内政。如果美国人也认为“中美两国经济是互补的”,那美国应当率先转变经济结构,放弃对消费品的进口依赖,放弃“美国印钞购买、再以美国国债回笼货币”的经济模式,可能吗?
说到这儿,我希望中国人不要受骗。美国实施“消费品的进口依赖政策”是中国经济产生出口依赖的“主动性因素”。也就是说,中国之所以出现出口依赖型经济模式,是因为美元霸权的实际存在,是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实施“消费品进口依赖政策”的必然结果。这同时也是美国之所以大量获取“铸币税”的唯一路径。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是中国自己说了算的,它有赖于美国“消费品进口依赖政策”的调整。但我可以肯定地讲,美国绝不会改变“美元霸权”,绝不会放弃“消费品进口依赖政策”。
也正因如此,中国的贸易顺差必然刚性存在,因为“加工贸易所形成的顺差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随着欧美消费努力的恢复而进一步加剧”。试图用一般贸易逆差对冲加工贸易顺差的努力是徒劳的。因为:
第一, 人民币将永远地升值下去,直至中国实体经济彻底垮掉。
第二, 美国、欧洲和日本除了把奢侈品卖给中国之外,不会把其它更有价值的东西卖给中国。如果中国可以在美国、欧洲买到中国需要的东西,并以此实现中国贸易平衡,那美国、欧洲对中国将失去“铸币税”收入,它们会这样干吗?
第三,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世界其它地方买到东西?也许,但美、欧势力一定会大加阻碍,因为那意味着中国转移外汇储备,转嫁“铸币税”。那欧美将吃不到中国这块肥肉。
所以,中国必须主张“贸易平衡一定要剔除加工贸易顺差”而只看一般贸易是否平衡。这就是我一直反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根本原因。
现在,盖特纳一味要求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而无视自身经济结构的失衡,无视美元霸权给世界、给中国带来的痛苦,这属于本末倒置,胡搅蛮缠。当下,中国已经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满足了美国的欲望?那好,他马上就会有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中国央行今天以一号文件的方式公布了人民币直接投资的管理规则,让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获得了大幅提升。人民币出境的方便程度大大提升,有些人美其名曰:这样可以减少外汇储备压力。
但我们等着吧。有一天,在通过人民币严重高估,而使一般贸易逆差基本与加工贸易顺差达到平衡之时,世界会看到一个实体经济惨不忍睹的中国,那时无论是国际资本还是国内资本,跑起来会十分方便。那时,人民币泡沫破灭,资本大量出逃,美国经济繁荣,中国经济则一落千丈。
到时候,中国政府如何如何“腐败无能”的说辞,都将变成中国经济垮台的原因。我当然太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了,但如果像现在这样走下去,用不了几年,大危机就会变成中国的现实。
可怕的是,我们的媒体居然认为“美国摆正了人民币汇率议题位置”,这实在荒唐。其实,盖特纳的弦外之音无非是说:你既然已经在自杀了,我何必再拿屠刀比划。
我们的思维意识在被一些专家严重误导,我们的舆论已经变成了美国舆论霸权的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着,这实在让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