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美元错币的质量失控教训


去年,美国政府印制了11亿张美元新钞,其中30%有不同程度缺陷,所有合格和不合格的产品全部混装入库,但无法发行。这一惊人的质量问题使美联储颜面尽失,且将造成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据说,如果用人工捡出有问题的钱币需要20-30年时间,即便用专门设计的验钞机挑拣也要用1年的时间。

 

以质量管理严格著称的美国,在印刷纸币这么严肃重大的领域,也会出这样不可思议的问题,可见,质量控制要实现零缺陷之不易。

 

从主观上说,没人愿意出这样的问题,而且,是想采用10年投入研发的超前的高科技防伪技术,来证明美国是钱币制作的领军人。正是这一复杂的技术,造成纸面上出现不规则的褶皱和不连贯的空白。这一事实再次说明,技术创新是把双刃剑,任何工艺、技术、设备上的改变,都会带来新的质量风险,有时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往往会带来另一个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牢记质量从设计开始,坚持系统性思考这一重要理念。任何制造业都在追求实物质量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地改善和创新技术,不断地采用新的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最容易发生新问题,带来新麻烦。谁不想第一次就做对,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使“变化”受控于一个系统。质量必须首先设计、实证,然后才能建设到产品中去。

 

从过程上讲,你再注意质量设计和验证,也不能绝对保证大生产过程中万无一失,这就需要过程被规范、记录,变化被控制,使信息能及时传达到相关责任者。钞票印那么多,一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难道每一个环节的操作人员都没有发现异常吗?虽然说检验不是一个可信赖的保证质量的方法,但制程的检验、成品的检验也应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检验信息的清晰交流,质量合作的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用我们批评员工的话说,都闭着眼睛干活呢?

 

质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问题,是企业生存的问题,也是每个人的责任问题。从海量美元印制中的质量失控,我们应吸取教益,一方面要打造科学系统的质量控制系统,一方面要培育良好的质量文化。让中国制造以优异的品质为国人创造价值,也能在全球赢得世人的信誉。

 

如果跳出这个话题,链接一下,美元印错也许是报应。现在外国债权人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已相当于美国GDP的总量,美联储想通过全世界的通胀来解决美国债务问题,挽救美国的经济危机。这一招损人利己,天理难容。鬼使神差,钱印错了,也是活该!

 

2011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