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论纲 第七章.展开新的航程 第二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七章.展开新的航程
 
第二节.统一哲学理论促进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一)、科学哲学理论认为,宇宙间的质量和能量并不独立守恒。
科学哲学对物质概念的定义是:物质是对外界条件和本体状态都具有反映性的宇宙实体。而宇宙实体的客观标志是能够独立占有三维空间位置。这样以来,只有那些能够独立占有三维空间位置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或其他   能够组成实体的微观粒子才是物质。而重力场、万有引力场、电场、磁场、电磁波、光波、机械波等都不是物质。
按照科学哲学这种理解,我们的宇宙就至少有实体物质和电磁能量这两种要素所组成。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彻底否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的猜测性命题。
按照科学哲学理论这种理解,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推出的我们原来称之谓的“质能联系方程”,即E=Mc2或⊿E=⊿Mc2。在统一哲学理论中,只能叫做“质能转化方程”。因为科学哲学理论认为:物质的质量和电磁波的能量之间是可以发生相互转化的。原子核物理学中已经有这方面的例子。原子核物理学告诉我们: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相遇会转化为一对光子。
相反的过程也能够发生。例如超过1.02兆电子伏的光子穿过铅板时,会同时产生一对电子和正电子。
按照“质能转化方程”,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是:在上述第一个过程中,是正负电子的静止质量转化成了光子的电磁能量,电子的静止质量没有凭空消失,光子的电磁能量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在第二个过程中,是光子的电磁能量转化成了正负电子的静止质量,光子的电磁能量没有凭空消失,正负电子的静止质量也不是凭空产生的。科学哲学认为,必须承认质量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静止质量可以转化为电磁能量,电磁能量也可以转化为静止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对上述两种物理过程做出通俗的、自然化的、科学的理论解释。
按照科学哲学这种理解,化学中原来所讲的“质量守恒定律”和物理学中原来所讲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都不再单独成立。因为只要承认宇宙间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且承认质量和能量在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并不总是存在着动态的平衡,宇宙间的总质量就不再守恒,总能量也不再守恒,而真正成立的只能是下面的等式:
M+E/c2=恒量=总质量   或E+Mc2=恒量=总能量
在以上两式中,M是宇宙间所有天体的总质量,E是宇宙间现存的总电磁能量,c是真空中的光速。这就是说,如果承认了宇宙间的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宇宙间的质量和能量就不再单独守恒,而成立的只能是上面两个等式。
(二)、科学哲学理论找到了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融合点。
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前沿阵地,这两个理论一起做出了最深刻的进展,但是它们之间却一致彼此为敌。科学哲学理论在承认“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基础上,找到了这两者的结合点。因为由相对论推出的质能转化方程承认“质量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却没有告诉我们这种相互转化的形式和方法;而量子力学中承认“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这就等于告诉了我们质量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方法。这就是说:相对论力学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而量子论力学告诉了我们:质量和能量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这样就缩小了它们相互对立的地盘,为将它们进一步融合起来奠定了基础。
必须指出:科学哲学理论承认宇宙间质量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并没有认为宇宙间所有物质的质量可以同时完全转化为电磁波的能量;也没有认为宇宙间所有的电磁能量能够完全转化为质量。而是认为质量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质量和能量都在一定的值域内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三)、科学哲学理论的诞生意味着新的科学体系的建立
科学哲学认为,严格地说,科学都是抽象的。但是由于不同学科的涵盖面不同,却有一个抽象程度不同的问题。其它各门具体科学相对哲学来说,在抽象程度上至少低了一个层次,所以只能叫具体科学。
按照科学哲学的理解当代的科学体系应当是:                       
                                                                           试验科学
                   定性科学     精密科学                       技术科学
抽象科学   (社会科学)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西医)理论科学
(哲学)      定量科学     经验科学                        实验科学
                (自然科学) (中医学)
按照科学哲学的理解当代的科学体系应当是: 抽象科学(哲学) 包括: 定性科学 (社会科学)和 定量科学 (自然科学)。其中定量科学包括号 : 精密科学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西医)试验科学、 技术科学、 理论科学、实验科学 和 经验科学(中医学)。
科学哲学理论之所以把中医学归纳为经验科学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1、从整体把握和普遍有效上看,中医理论是成功的,说明中医理论一定包含着科学的因素。2、从辨症施治和功能的把握上还停留于经验水平。例如不少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对于中药的什么化学成份解什么毒缺乏精细的研究。所以暂且把中医学纳入经验科学的范围。有待于中医学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使中医学有朝一日跻身于精密科学的行列。
(四)、科学哲学理论的建立为人类进入大科学时代奠定了基础。
科学哲学理论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先驱,主要致力于科学知识和“合理重建”为己任。它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明确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的定义的逻辑偏差、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地方和它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在此基础上重新科学地定义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建立一套崭新的理论体系,并力求做到了逻辑上的一致性,使科学哲学理论成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哲学理论。
第二、科学哲学理论的根本宗旨是要沟通各个知识领域之间以及整个世界的一般联系。它以“抽象科学”的形式出现,试图把各门科学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科学哲学关于意识概念的科学定义对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决定因素等方面作了科学的表述和准确的描绘。所以科学哲学理论的意识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广乏的包容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它以一种相对简单而合理的表达方式,为哲学的生命注入了更大的活力。使宇宙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都可以在一张两维地图上描绘出来,这两维就是本体状态和外界条件。科学哲学中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不但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得到了有机的结合,而且使辩证法、认识论和本体论得到了科学的统一。迄今为止只有它们能对诸如“世界的本原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等等做出科学的自然化的解释。科学哲学理论确实具有融贯古今的胸怀。它是这样一种理论体系,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代表现代科学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哲学将基本的力学规律推广到社会意识领域,在两种文化的分割中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建立统一的科学—总体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确不会损害哲学本身的丰富性和重要性。普朗克在《世界物理图景的一致》中指出:总体科学的产生,是现代科学的一个最有意义和最有发展前途的趋势。“从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直到社会科学,这中间存在着连续不断的环节,这些环节无论在哪一处都不会被割断。” 在建立总体科学的基础上,将形成一门伦理科学,有可能使我们去选择更深刻,更有生命力的道德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会告诉我们:人可能通过自利的异端行为获得一时的好处,但是终会因排斥和压抑而蒙受损失;不平等带来的长远后果对于暂时的受益者总是表现为可见的危险。每个人为了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他都必须做出最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反应。因此在未来社会中,为促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理智是人们的最后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