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绿色产业扫描之循环经济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下称《总体规划》),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及“开始即循环、生产即清洁”的发展理念。规划批复近三个月后,随着《总体规划》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地和相继开工,试验区特色优势产业正在从“量”的扩张实现“质”的全面提升。作为青藏高原的第二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在聚集能量,努力成为我省“四个发展”的排头兵。

  10只股票大幅攀升

  多家企业前来考察

  今年3月,《总体规划》获得批复的消息一经媒体报道,柴达木这片热土再次被世人瞩目,盐湖钾肥、西部矿业、西宁特钢等我省10只股票随之大幅攀升。同时,国内外投资商和企业家也纷纷聚焦柴达木,中石化、中航、宜化、华能、华电、国投、中广核等国内500强企业纷纷前来海西参观考察、寻求商机、共谋发展。在这个背景下,省政协副主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罗朝阳在谈到柴达木实施循环经济后的变化时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唯一的现实选择。近年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海西上下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2005年至2009年,海西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34.34亿元增加到289.3亿元。同时,通过一系列生态工程,沙化土地以每年2.7%的速度逆转,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和柴达木相距八百多公里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在产业聚集、园区建设、配套服务和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

  5月17日,就在我省全面启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万吨级磷酸铁锂产业基地落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我省新能源产业园建设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而就在前不久,海西州委、州政府在杭州举办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会上,海西州人民政府与中国中创新能源研究院签订新能源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对接、签约盐湖化工、新能源开发、基础设施等各类项目18个,签约金额270亿元。翻看杭州推介会的签约项目汇总表中的17个项目,就能发现很多项目都是以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发展、资源的精深加工、尾矿及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延伸产业链和“补链”的项目为重点的。可以说,国务院批复《总体规划》,不仅从国家层面拉开了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与试验区建设的序幕,同时也为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与试验区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创造了机遇。因此,在我省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

  在今年的全省两会期间,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董璞说:“如果一直跟着别人追,我们怎么也追不上,只有攻克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从生产工艺上实现跨越,进而实现发展上的大跨越。”

  据介绍,日本的资源利用率能达到90%以上,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仅在60%左右,我省的资源利用率更低。因此,针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丰富的盐湖资源,我省在利用了钾、钠等资源后,通过技术攻关开展金属镁一体化项目。随着技术瓶颈的一一攻破,我省盐湖资源开发的链条日益完善。

  把小循环变成大循环

  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与企业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实现中循环,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大循环。根据海西发展的规划,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海西不仅要在工业领域实现循环,最终要涉及农牧业、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等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实现城乡一体化。目前,海西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已经在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和环节加大统筹力度,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城乡一体、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五个率先”。

  循环经济提高了资源的潜在价值,减少了污染,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大型企业本身,包括与循环经济相伴生的环保产业、资源回收行业、服务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又为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就业岗位,工业循环与社会循环有效衔接,进入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