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金山上--宴凤霞:小胖子的传奇故事


宴凤霞:小胖子的传奇故事

 

 

宴凤霞近照



四十年前小胖子﹙前﹚和她的战友崔菊香

 

1969年春节,时年十六岁的北京学生宴凤霞,金秀阁等女知青来到远在大西北祁连山脚下的山丹军马二场农七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地群众举行了别有声势的欢迎仪式,并将她们安排在带有火炕的土坯房做女知青宿舍。

宴凤霞稍胖,个矮,金秀阁个高,略胖,且穿同一件花格上衣,黄色军裤。为了明确区分她俩,大家普遍称宴凤霞为小胖子,称金秀阁为大胖子。

宴凤霞不情愿,她向队长质疑道;我和秀阁都有大名,你们凭啥拿人的短处以“胖”号称呢?这对咱俩不公平。老队长眯着笑脸说;无所谓,哪样叫着上口就哪样叫吧,名称金贵了反而不好养活,在我们这里,把人叫作猫呀狗呀的,亲切,他们这样叫,你应了他,大家很快便相处成一家人了,请相信,同志们绝无它意……

尽管如此,老队长还是在全队大会上讲到这件事;同志们,北京娃娃到我们这里,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派来帮助我们抓革命,促生产的,别没事就给人家乱起外号,人家可都有大号,响亮着呢……队长想点出他俩姓名,竟也一时语塞,冲宴凤霞随口说道,小胖子,你的大号叫什么?还有大胖子,你叫金什么来……

会场气氛一片哗然,老队长等于当众公布了她俩的绰号。

别看宴凤霞矮小体胖,身手却不同凡响,秋收翻道,下厨做饭,上场背粮,开渠引水,样样麻利,不惜力,不叫苦,敢和男青年叫版竟技。

场广播站正在播出平田整地大汇战快报:同志们,汇战进入白热化状态,来自农七队的北京知青宴凤霞和金秀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哪里艰苦哪里就有她们战斗的身影,为了早日完成汇战任务,她俩双手磨破了,肩膀扛烂了,双脚也红肿了,但是,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定,和贫下中农走得更近了……

宴凤霞一脸绯红,金秀阁不解的冲她疑问道;小胖子,这是昨会事?我可不当英雄。

那一年春节,大小两个胖子被双双获准回京探亲,行前,老队长特意将两包当地特产交给她们,说;感谢你们为大汇战开了个好头,为我的工作帮了个大忙。

金秀阁晃然醒悟;小胖子,原来哪是一计呀?宴凤霞说;老队长也难呀。这件事从此永远烂在了她俩的肚子里。

次年,宴凤霞被破格调往农机作业组,不久,她便成为军马场笫二代女拖拉机手走上驾驶员工作岗位。老班长杨兴文对她说;小胖子,拖拉机可是有一股牛脾气,你要勤保养,多关照,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农机常识和耕作技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不然,它可要对不起你了。

深秋的夜相当寒冷,祁连山下只有几台孤零零的拖拉机在翻地。小胖子的机车突然息火,她十分小心的下车检查,只听远处几声狼叫,她几乎竖起了浑身汗毛,索性畏缩在车内。片刻,狼声远去,方提心吊胆地来到车下。原来,一堆杂草塞住梨头,机车发动机是被憋灭的,她疾步上前,边默念着;狼呀狼,请你高抬贵蹄,放过我吧。边试手拉扯梨上杂草,清除杂草后,大胆拉响发动机,夜空下机声轰呜,小胖子的车又被启动了。

机声相伴,小胖子虚汗未干,为了壮胆,她唱起了那首《站在草原望北京》。然而,这一切都被站在远处的老杨班长看到了,他确信,这个北京小丫头有胆示。

第一场大雪突然造访,预示着离地表上冻为期不远,尚有数百亩地急需深翻,作业组要求全员上车,昼夜轮翻,必须赶在上冻前全部梨完。

最后那晚,小胖子宴凤霞负责梨地边拐角,这里紧挨临场某农队地块边缘,对方友邻农队也在抓紧突击梨地,许多铁牛汇集一处,这还是笫一遭。

 天有不测风云,原想露一手,尽快梨完回家睡觉的小胖子却遭遇了一生最为惊心动魄,最为尴尬的艰幸一刻。

半夜时分,天边突然下起鹅毛雪。不巧,机车又一次息火,按照愦例,她来到梨旁撕草,可是,这梨下没草。原来,机车缺油,上班次日志早有载明,不成想是自已粗心所致。

干脆,回连队背油。她不假思索,踏上了背油的征程。

试想,风高夜黑,白雪飘飞,在这样一个空旷的原野里只身行走,该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还是老一套,她一路走,一路唱着那首《站在草原望北京》。那一夜,她想到啥,听到啥,别人一概不知,只有老班长杨兴文的爱人何菊花讲;把个北京娃娃给坑苦了,浑身大汗淋漓,脸色刹白,见了人连句完整的话都不会说了……

杨班长则辨解道;你们别信那些臭婆娘的,小胖子气色红润,脚下生风,厉害的很,途中还赶走了几只野狗。

无论如何,后来的小胖子可真就不怕狗了。

背油返回后,小胖子复又翻地,也不知是心情激动,还是惊吓所致,竟将拖拉机误开到邻场农队地里,美美为别人服务了半夜,天亮时接到对方致谢,方知道已铸成大错。

又一个初冬的早晨,农七队职工张月的儿子张正红被爆裂的喷灯烧伤。当看到被烧小孩浑身伤鳞,在极度痛苦中哀嚎的情景的时候,小胖子和知青点的同志们都流下了酸痛的眼泪。那天以后,大家格外关心烧伤小孩的生活起居和身体恢复,无论谁回北京,总要拿点什么给他送去,特别是最新上架的伤药和补品。

一日黄昏,宴凤霞和同事结伴前往当地小学,与知青学友赵文敏等谈天玩耍。期间,有一位叫张青水的老师绘声绘色讲起了电影《夜半歌声》里宋丹平的故事,恕不知,门外赵文敏的几个学生隔墙偷听,竟也聚精会神。夜已深沉,正讲到主人宋某横遭迫害,被大火烧伤后,每每半夜便纵情歌唱,粉丝们按声索人,见到歌者时,竟一幅狰狞面目,刹是恐怖。此时,电灯己灭,几根蜡烛忽暗忽明,无疑增添了几许气氛。故事在步步深入,听者在渐渐围拢,大家狠不得抱成一团以宽己心,可想,门外偷听者将会如何。

正在气氛最恐怖那一刻,门外孩子们“啊”一声长叫,他们破门而入,不自觉得赴到老师怀中,一时间,室内大乱,老师们,包括颇有名气的大胆宴风霞这个小胖子也被吓哭了。

有人说,见到宴凤霞被吓哭,那是笫一次。再就是四十年后重返军马场,见到父老乡亲们抱头痛哭,那是久别重逢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