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海:2011年国产乘用车市场的深层变局


新蓝海:2011年国产乘用车市场的深层变局

 

    2010年,我们经历了一个比井喷更幸福的后井喷年代。血腥竞争形成的红海消失了,出现在中国汽车企业眼前的,是充满机遇的蓝色海洋。

    但是,蓝色海洋不一定就是蓝海。在《蓝海战略》的作者看来,如果没有新价值创新,蓝色海洋就不是蓝海,而只是蓝色的死海。因此,我们应该穿越繁花一样的销售数据,对市场的深层格局作出深刻分析,准确地辨识出哪里是蓝海,哪里是蓝色的死海。

    这正是我的交流主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利用易车指数,对2010年度汽车品牌竞争和发展的深层格局,进行3个焦点问题的分析阐述。

    第一,汽车品牌在竞争势位上的现实格局。——通过对这个主题的讨论,每个汽车品牌可以了解自己真实的竞争位置,以及品牌发展的正确路线。

    第二,每个区域市场在品牌选择模式上的差异化特征。——通过对这个主题的讨论,每个汽车品牌可以了解区域市场之间,在品牌选择趋向上的重要差异。

    第三,不同档次车型在价值创新上的独特规律与途径。——通过对这个主题的讨论,每个汽车品牌可以了解自己的蓝海在哪里,怎样才能成功地抵达那里。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个问题。

 

第一,汽车品牌在竞争势位上,正在聚合成4个品牌群落。



    这张图表标明了区域市场上牌量前10位的品牌。其中,大众脱颖而出,赢得了全国性领先地位。随后,是丰田、现代、日产、本田、别克组成的第二方阵。再后,是雪佛兰、奇瑞、比亚迪、福特4个品牌,在全国谋求快速成长。

    如果我们将视线扩展到上牌量排名前30位的品牌,就会发现这些品牌在竞争势位上,正在聚合成4个品牌群落。



    在竞争势位上,汽车品牌正在形成全国强势型、全国成长型、区域强势型、区域成长型4个品牌群落。其中,全国强势型品牌不仅主导着全国市场的发展,也左右着区域市场的竞争。

   自主品牌大多深陷在区域成长型品牌的空间里。要想突围,主要有两条战略路线:一是效仿奇瑞、比亚迪,先发展成全国成长型品牌,再向强势型品牌突进。从竞争势位上看,长城比较适合走这条路线。二是效仿长安,先在一部分区域市场谋求强势突破,再逐步扩展到全国。从竞争势位上看,荣威、奔腾比较适合走这条路线。

 

第二,在品牌选择模式上,每个区域正在形成鲜明而独特的差异性特征。

    近两年,区域市场的消费差异越来越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问题。通过易车指数分析,我们发现:在顾客的品牌选择模式上,每个区域正在形成鲜明而独特的差异。

    我们先来看北京的品牌选择模式。



    从易车指数分析可以看出,在品牌偏好上,北京顾客表现出了强烈的离散度。这表明北京顾客对于品牌的选择和价值认同,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对于成长型品牌来说,这是好事。对于强势型品牌来说,则意味着对市场进行持续性维护的沉重负担。

    再来看一看上海的品牌选择模式。


    和北京比较,上海完全相反。易车指数分析表明,在品牌偏好上,上海顾客表现出趋向强烈的两个集中:一是向大众、通用等强势合资品牌集中,二是向包括荣威在内的沪籍品牌集中。对于这些品牌,这是好事。但对于其它品牌来说,则意味着高耸的进入门槛。

    上海是华东的标志性城市,北京是华北的标志性城市。如果再将目光扩展到东北的沈阳、华中的武汉、华南的广州、西北的西安、西南的成都,就会发现:在品牌选择模式上,区域市场之间存在着引人深思的显著差异。



 

    广州和上海的顾客具有十分相近的品牌选择模式。二者不同的是:上海顾客在品牌偏好上体现为两个集中。广州的品牌关注,则集中在丰田、本田、日产、大众和通用5个品牌系。

    成都和武汉的顾客对品牌和车型品质,表现出同等强度的关怀。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品牌对购买决策的先导性影响力。但是,武汉的顾客对东风系品牌表现出了特别的关注。

    西安和沈阳的顾客对车型品质的关注,超越了对品牌的关怀。这进一步削弱了品牌的购买决策影响力。只是,沈阳的顾客对东北籍品牌表现出了明显的情感偏移。

    顾客在品牌选择模式上的区域性差异,对汽车品牌的营销战略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大众、丰田、通用等全国强势型品牌来说,华东和华南既是粮仓,也是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的蓝海。但对于其它品牌来说,这两个区域不是蓝海,而是血腥的红海。

    相反,在华北、华中和西南市场,顾客对品牌表现出的高关注度和高开放性,让它们成为了所有品牌价值创新的蓝海。尤其是对于雪佛兰、奇瑞、比亚迪、福特这些全国成长型品牌来说,这三个区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地市场。

    在东北和西北市场,顾客对车型品质的超越性关怀,为区域成长型品牌提供了品价比创新和性价比创新的蓝海。遗憾的是,大多数自主品牌并未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在车型价值创新上,不同档次的车型形成了自己的蓝海法则。

    2010年,国产乘用车市场最重要的变化是: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和SUV四个类别市场,都实现了高端、中端和低端市场的区隔性裂变。不同档次的车型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创新法则。正确运用这些法则,就可以超越竞争对手,拥有自己的蓝海。

    让我们通过紧凑型高端车型和SUV高端车型,来感受所有高端车型的蓝海法则。


    从易车指数分析可以见出,在高端市场,顾客的基本消费趋向是:以品牌价值为先导,心灵娱乐和技术配置升级成为了最被关注的利益诉求。换言之,高档车型价值创新的蓝海法则是:品牌的社会尊崇度+造型的心灵娱乐度+技术配置的领先度。

    途观是这个蓝海法则的成功典范。大众品牌的超越性地位、技术配置的造山运动、和都市拉风产生的激情与惬意,让途观在SUV市场找到了广阔的蓝海。

 

    我们再通过紧凑型中端车型和SUV中端车型,来感受所有中端车型的蓝海法则。



    从易车指数分析可以见出,中档车型的价值创新方向是:在造型空间上,创造出让顾客怦然心动的第一超越性满足。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上,让顾客拥有踏实放心的车辆持有感觉,制造第二超越性满足。同时,在产品价格上制造心灵的快乐尖叫。简言之,中档车型价值创新的蓝海法则是:造型空间+质量安全+产品价格的超越性满足。

    悦动是中端车型蓝海法则的成功典范。引人瞩目的造型设计、利用保修年限发出让人信服的质量安全信号,和价格的超越性满足,让它成为了第一款找到蓝海的中端紧凑型车。

 

    最后,通过紧凑型低端车型和SUV低端车型,来感受所有低端车型的蓝海法则。



    从易车指数分析可以见出,低档车型赢得竞争优势的途径是:以性价比最优化为基础,在造型上追求心灵娱乐的增值满足。因此,低档车型价值创新的蓝海法则是:性价比最优化+造型情趣效应。


 

    我们将三个档次车型放在一起,就得到了国产乘用车市场的蓝海法则。如果再将前面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就得到清晰的品牌成长路线图。这张路线图可以清晰地告诉每一个品牌:你现在的竞争势位在哪里?你应该走哪一条品牌成长路线?引导你抵达蓝海的价值创新法则是什么?

 

    作为国产乘用车市场的水文观测平台,易车指数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营销启示。上面讨论的只是其中的几点浪花而已。如果大家希望得到更多的了解,请关注即将发布的《2010国产乘用车市场易车指数年度分析报告》。

 

(本文为“2010易车年度庆典”的主题演讲)

 

平安信德(北京)整合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师 边建平

 

 

其它文章推荐

    · 华南市场竞争的新格局与新焦点

    · QQ:后辉煌时代的问题与契机

    · 紧凑型、SUV和中型车:哪些城市卖得最火爆

    · 宝马奥迪新君越:C级车碎裂成三座金矿

    · 乐驰新奥拓:微型车两条道路两样命运

    · 途观CR-V:SUV爆发血腥的转基因竞争

    · 迈腾新天籁:中型车遭遇七股分裂势力

    · 新赛欧骊威瑞纳:小型车象花一样竞争

    · 紧凑型车三季度销售分析和四季度预

    · 东风日产为什么想卖什么车都能卖火

    · 盗梦空间:国人购买轿车的四种新时潮

    · 日产玛驰VS现代瑞纳:谁主导小型车的明天

    · 大众CC:技术造山背后的深层战略潜伏

    · 绝缘的超导体:4S店的灵魂正在痛苦死去

    · 自主品牌销售集体跳水背后的致命危机

    · 荣威奔腾悦翔:数据曝自主品牌成功密码

    · 日产福特现代雪佛兰面临空前战略抉择

    · 下半年车市:六类车型的辉煌与衰落

    · 英朗来得正好:紧凑型车迎来迪斯尼时代

    · 途观:德国式傲慢背后的睿智与颟顸

    · 马自达6:降价幕后的深层战略潜伏

    · 荣威350:概念惊奇背后的成功与失误

    · 景程与奔腾B70:中档B级车深陷重围

    · 让北京现代长吁一口气的i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