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者注:这是陪伴中央文明网名博访渝中区遵命写的另一篇博文。
那一天文人相聚酒至酣处,我不经意间喊出的口号振聋发聩惊栗满座:这一辈子就呆在渝中区了,我和渝中区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后来一想,其实何辱之有?)此乃一时的豪气,哪知竟引得在座的渝中名宿嘉宾贵客喝彩声不绝。立马有人问我何以如此眷恋渝中?是哪一种情愫让你对渝中不弃不离?须知这是一个逃离城市逃离钢筋水泥逃离纷繁嘈杂逃离汽车尾气等等的时代啊,这是一个向往山野向往绿色向往低碳向往安宁云云的时代啊!
我呵呵一笑,答曰:我有N个理由舍不得放不下渝中。
其一,渝中有三千年悠久历史八百年城市文明,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文化遗存,有无数志士豪杰寻常百姓在此浴血奋斗,累积起城市的辉煌与发达,累积起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新高。这是一座文化和物质的富矿,在重庆独具一格,没有对手,作为一个作家,自然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富矿里,随意采撷文学的灵感和生活的真实,竭力书写这个激情飞扬、瞬息万变的时代。
很有趣,上世纪五十年代便已成名的诗人、风靡中国的军旅歌曲《小白杨》词作者梁上泉,竟持和我相同的观点,在搬往他地不久后再度返回渝中,如今和我住在一个小区里。用他的话说,我住了大半辈子的渝中区,舍不得啊!在人文景观俯拾即是的渝中区里,从远古的巴蔓子墓,到佛图关上的隘口,到通远门、朝天门、较场口、解放碑……记录了数千年的沧桑和演变,给人无尽的回忆与遐想,弯街陋巷中更是遍藏文化典故与口传历史,这是那些现代化的别墅和公寓以及山峦田野置换替代不了的,你说我能离得开渝中区吗?
再者,今日渝中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重庆直辖十来年,渝中区可以说早已面目全新。据说在山水面积仅仅24平方公里的这个直辖市最小的区里,它所拥有的20层以上的高楼早已超过法国全境的同类建筑;它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TP也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解放碑商圈这个中国西部最大的商业街区如今依然是重庆商贸经济的领头羊,没有一个外地人来到重庆会不愿意去解放碑观瞻敬仰或者购物漫步……据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知名品牌都在这里有了归宿。
每个人都可以举出许多实例展示这个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最想说的是城市环境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变。昔日那些铺天盖地遮天蔽日的大小广告牌匾哪里去了?那些蛛网般挂满街头巷尾的电缆电线哪里去了?那些兀立在闹市路边又脏又破的书报杂货亭哪里去了?地面翻新了,临街的旧楼忽然间穿上了时尚的衣裳,中四路逼仄的街道边不经意就有了绿地和银杏树,你会不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里奔忙着劳累着也是一种幸福啊,何况还有那么多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歌着舞着的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在人民广场,在枇杷山,在鹅岭公园,在人和街,在大田湾,在重庆天地……在一切渝中区的地坝里,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渝中区是一座山水园林城市,在全世界的城市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坐在家里可以望青山,观碧水,一切都近在咫尺,皆因这是一座立体的城市。我走过世界上的许多城镇,很少有渝中的这种立体感层次感。它因其小而精致,因山势险峻而雄奇,因山水交融而妩媚,因树木葱茏而俊秀,在这样的城市生活的感觉是与众不同的,你无须舍弃浮华奔往山林,无须逃避污染走向田野,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中生活,你既可以去解放碑、得意世界之类“发达地区”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又可以闹中取静,去佛图关、枇杷山寻找自己的那一份绿色和平静,这是一种多么自由放松的状态啊,你说我能离得开渝中区吗?
不仅仅诗人梁上泉果断地选择了回归,还有许多例子可以印证人们对于渝中区的那一份眷念和难舍之情。我的一位朋友已经入住了远郊的别墅,却几乎每天坐着公交车进城来喝茶,逛书店,坐在大街旁的木椅上“打望”衣着鲜亮的红男绿女,每天傍晚又摇着公交车返回他孤独的华丽的新家,他说,人走了,心还在渝中区,因为这儿有他的人生,有着他忘不掉的记忆。
人都会老去,不会老的是他的记忆;人都会老去,热闹的解放碑,热闹的渝中区却不会老去,它只会包容着老去的人们,给他们关怀和快乐,这种快乐是难以用言语表述的,它甚至可能仅仅是一种心理的需求和暗示。
你说,我能离得开渝中区吗?
还有许许多多过硬的理由,比如:
渝中区具有都市一流的医疗机构和医疗队伍,在从朝天门到大坪、袁家岗的十多公里的主干道上,就有七八家像重医附一院、重医附二院、三军医大大坪医院、中山医院、儿科医院、妇科医院等这样的三甲医院,其中的博士硕士更是如星光闪烁,再加上星罗棋布的区级医院、社区医院,渝中人的医疗保障水平可见一斑。
渝中区早已形成了完整有序的教育体系,每一位市民都能从学前开始受到最科学、最系统、最现代化的教育,在最具代表性的人和街实验小学,笔者就曾被孩子们的激情和智慧打动;而一箭之遥外的巴蜀中学更是享誉国内外的名校,是这块土地上中等教育的领军者,和上百所各式各样的幼小中高院校一道,让渝中的人才培养与充电再造始终名列前茅。
渝中还有健全的基层社区组织,它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在高楼华宇街肆曲巷之中,有如人和街红岩社区那样的典型,社区负责人就是“小巷总理”,掌管着成千上万人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生老病死;渝中区到处都有24小时通宵值班的交巡警平台,它让市民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感;渝中还有我们城市中最先进的环保设施,最先进的粪便处理净化设备,如若不信,你尽可以去位于大溪沟嘉陵江畔的环卫三所,和那位强势自重且绝顶聪明的所长一起体验世上最神奇的事情,喝上一杯化粪便为饮品的无菌之水……
还需要我寻找更多的理由吗,不必了,和诗人梁上泉以及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当一块土地解决了他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包括吃喝拉撒睡医等等——之后,他会选择精神的归宿,比如我,生与斯长于斯,成就与斯也老于斯的我,自然会选择在渝中区生活。何况渝中不是纽约或者上海,无须动车或动步,你可以遥望南山,俯视两江,尽享城市的繁华与山野的雄浑;你可以漫步于洪崖洞或老城墙或蜿蜒山崖的人行步道上,咀嚼韵味悠长的巴渝历史。
渝中的山水越来越清幽,渝中的街道越来越清爽,渝中的阳光越来越和煦,渝中的人情越来越淳厚……我没有选择,我已经公开了自己的承诺,此生此世,与渝中携手,荣辱与共,不离不弃。这是一生的誓言。
2010.12.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