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Vs大堡礁 王溢嘉
2007年7月,由全球一亿人网络票选的“世界新七大奇观”出炉,中国长城名列第一。
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兴建的长城,全长7,300多公里,平均高6-7米、宽4-5米,是世界上人造建筑在长度、占地面积、重量方面的记录保持者;中国古代及世界最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
历代修筑长城,动员过无数的人力和物力,光是秦朝时将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就动员三十万人;后来更加以延伸,成为东起鸭绿江边的虎山,西至甘肃的嘉峪关的一条巨龙。长城的建造多半是就地取材,“在山地,则开山取石垒墙;在黄土地带,则取土夯筑;在沙漠,则用芦苇或柳条,加以层层铺沙修筑”。大体来说,北魏以前以版筑夯土为主,明朝时则多为砖石结构。历代修建长城虽然花了不计其数的心血,但它也发挥过很大的防御和保护作用。
美国历史作家房龙在《地球的故事》(1937年)里说,中国的长城是天文学家“在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见的地球建筑物”,但这只是他的“猜想”,所有的航天员(包括杨利伟)都说他们在外层空间“没有”看到中国长城。其实,长城是细长型的建筑,宽度不会宽于高速公路,不要说外层空间,离开地面几十公里可能就会“消失”于人的肉眼中。这也许会让某些人感到遗憾,不过在外层空间却可以看到由另一种动物珊瑚虫所“兴建”的“世界自然遗产”――澳洲东海岸边的大堡礁。
珊瑚虫是小型的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转变成保护性的石灰石外壳,然后和其它珊瑚虫形成钙质“共同体”,就好像一个巨型的公寓。它们用这种群生方式为自己和大家提供更好的保护,每只珊瑚虫的水螅体都藏身在如同堡垒的钙质共同体内,只伸出触手和口器来捕食浮游生物。这个钙质共同体就是我们平日所看到的珊瑚,有些造礁珊瑚会形成珊瑚礁,虽然造礁的速度很慢,一年才能扩大几公分,但在热带海洋中却有很多巨型的珊瑚礁,其中最大的就是大堡礁,全长共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有2900个大小珊瑚礁岛,为各种生物提供极佳的生息场所。
大堡礁素有“海上长城”之称。中国人为了保护族群而兴建万里长城,珊瑚虫同样为了保护族群而“兴建”大堡礁,这应该不是巧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