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分化加剧 “强者恒强”格局或将延续


一、基础市场

上周截止周五收盘,上证综指收于2655.39点,累计涨幅为1.71%,深证成分指数收于11467.09点,涨幅为3.92%。从规模指数看,上周中证100指数涨1.41%,中证500指数涨1.48%,大、小盘股收益率基本相当。从行业来看,以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上周涨幅最大的行业依次为交运设备、有色金属、信息设备,涨幅分别为8.19%、7.80%、7.69%;仅有金融服务和房地产两个行业下跌,跌幅分别为0.19%和0.44%。

债券市场方面,中信标普全债指数继续上涨,全周涨幅为0.06%。从国债和企业债分类指数看,国债和企业债指数涨跌互现,中债国债全价指数全周下跌0.31%,而中债企业债全价指数全周上涨0.02%,企业债的表现强于国债。上周受工行250亿元转债发行影响,短期限回购利率先升后降,R007全周上行8.2bp;3个月央票收益率也有所上升,使得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加剧;各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仍在低位震荡,截止上周5,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4%。

上周欧美股市上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93%,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3.75%。亚太主要市场也上涨,恒生指数上涨1.82%,东京日经225指数上涨1.37%;韩国综合指数上涨2.92%,印度孟买指数上涨1.19%。

上周各类指数表现

指数名称

收盘价

涨跌幅(%)

上证综合指数

2655.39

1.71

沪深300

2920.21

2.16

深证成份指数

11467.09

3.92

上证基金指数

4180.99

1.20

深证基金指数

4766.14

2.09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10447.93

2.93

标准普尔500指数

1104.51

3.75

德国DAX指数

6134.62

3.08

法国巴黎CAC40指数

3672.20

4.70

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

5428.10

4.35

俄罗斯RTS指数

1467.62

3.25

东京日经225指数

9114.13

1.37

恒生指数

20971.50

1.82

韩国综合指数

1780.02

2.92

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

18212.74

1.19

中信标普全债指数

1266.78

0.06

中债国债全价指数

119.21

-0.31

中债企业债全价指数

101.81

0.02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二、基金市场

上周8大类基金的平均收益均为正收益。权益类基金中主动管理的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大幅超越被动管理的指数型基金,350只偏股型基金中仅有2只未能实现正收益,超过90%的基金跑赢上证综指。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涨幅分别为3.74%、3.26%、3.15%,指数型基金平均涨幅为1.79%。上周外围主要市场也出现上涨,QDII整体表现良好,净值平均涨幅为2.13%。

上周各类基金净值平均涨跌幅

 

A股分化加剧 <wbr>鈥溓空吆闱库澑窬只蚪有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QDII净值截至日为2010年9月2日

上周有超过90%的偏股型基金实现正收益。华夏优势增长全周上涨6.98%,东吴行业轮动全周上涨6.59%,申万巴黎竞争优势全周上涨6.11%,业绩表现为偏股型基金的前三位。

外围市场在美股的带动下结束了前期的疲软表现,QDII基金中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交银环球、招商全球资源位于涨幅前列,分别上涨3.25%、3.24%、2.87%。上周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平均上涨3.14%,价格平均上涨1.89%,净值涨幅大于价格涨幅,整体折价率进一步增大。

权益类基金收益率排名前五

股票型涨幅前五

混合型涨幅前五

名称

周涨跌幅(%)

名称

周涨跌幅(%)

华夏优势增长

6.98

易方达策略成长

5.88

东吴行业轮动

6.59

易方达策略二号

5.79

申万巴黎竞争优势

6.11

申万巴黎新经济

5.79

海富通中小盘

5.84

长盛动态精选

5.12

易方达科翔

5.73

宝盈核心优势

5.11

封闭式净值涨幅前五

QDII涨幅前五

名称

周涨跌幅(%)

名称

周涨跌幅(%)

基金银丰

5.17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

3.25

基金裕泽

4.78

交银环球

3.24

基金久嘉

4.49

招商全球资源

2.87

基金科瑞

4.42

工银全球

2.73

基金景福

4.29

易方达亚洲精选

2.71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注:QDII净值截至日为2010年9月2日

上周,债券市场继续上涨,但涨势渐弱。债券型基金中绝大部分实现了正收益,债券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96%。得益于新股上市后的强势表现,部分“打新”积极型债基净值涨幅依然较大。长盛积极配置债券、信达澳银债券A、光大增利A位于债基涨幅的前三位,全周涨幅分别为3.39%、2.35%、2.21%。货币型基金表现平稳,全部实现正收益,净值平均涨幅为0.034%。

固定收益类收益率排名前五

债券型涨幅前五

货币型涨幅前五

名称

周涨跌幅(%)

名称

周涨跌幅(%)

长盛积极配置债券

3.39

易方达货币A

0.11

信达澳银债券A

2.35

中银货币

0.09

光大增利A

2.21

万家货币

0.09

东吴优信稳健A

2.12

国投瑞银货币A

0.06

易方达增强债券A

1.97

华富货币

0.05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基金动态

一、新基金发行

上周基金发行

基金名称

募集起始日

募集结束日

基金管理公司

华富强化回报

2010-9-1

2010-9-1

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富国汇利分级

2010-9-1

2010-9-1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嘉实恒生中国企业

2010-8-30

2010-9-21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汇添富医药保健

2010-8-30

2010-9-17

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二、基金分红

上周没有基金进行分红。

三、基金经理变更

上周基金经理变更
名称 现任基金经理 最新任职日期 已离任基金经理 历任基金经理人数 投资类型 管理公司
中欧新趋势 王海 2010-9-4 王磊,殷觅智 3 股票型 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华宝兴业行业精选 蒋宁,李靖,任志强 2010-9-4 范红兵,吴丰树,栾杰,闫旭 7 股票型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华安MSCI中国A股 许之彦,牛勇 2010-9-2 王国卫,刘光华,殷觅智,刘新勇,刘璎 7 指数型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光大保德信货币 凌超 2010-8-31 于海颖,何如克,沈毅 4 货币型 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焦点点评

一、10%地方融资贷或变身银行不良贷款

银行继续拉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警报。多家上市银行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仰仗地方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比依然不低,大多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额的10%-20%。而按照此前监管部门草拟的一份指导意见,该部分贷款需划为不良贷款。各家银行披露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数据看,截至6月末,建行、中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深发展、华夏银行这7家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分别为5000多亿元、4197亿元、1682亿元、2015.53亿元、1590亿元、587亿元、755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分别约为9.3%、8.68%、14%、21.1%、20.1%、16%、15%;此外,招行、工行两家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占比分别为10.77%、11%。

点评:从上述各家上市银行的情况来看,经过上半年的清理之后,上市银行放出的依靠地方财政才能覆盖贷款本息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仍然不少,大多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占比达10%以上,部分甚至接近或超过20%。房地产贷款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两大风险源已成为银行股集体疲软的基本面因素。

二、美国8月非农数据公布,奥巴马宣布下周公布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

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8月制造业增速快于预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7月的55.5上升至8月的56.3;但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7月份的54.3降至51.5,且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53.5;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减少5.4万人,失业率为9.6%,高于7月份的9.5%。美国总统奥巴马3日在白宫宣布,下周他将公布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提振正在复苏之路艰难攀爬的美国经济。

点评:最新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喜忧参半,虽然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有所回暖,但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及低迷的房屋销量反映出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非常有限。近期美联储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表态以及奥巴马政府意欲实行的财政刺激计划对美股形成短期刺激,对A股的短期走势也起了一定的提振作用。

三、全国8月楼市普现成交量反弹。

在进入每年的“金九银十”之际,种种迹象显示,全国楼市呈现越来越明显的量价齐涨的态势,相关数据统计显示,8月20日-26日成交量连续第二周大幅反弹,9个监测城市总成交量环比上升了17%。除天津小幅下降8%,其余8个城市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城市表现仍延续了前一周二线城市优于一线城市的特征。一线四大城市中,除北京大幅增加52%外,其余3个城市本周增幅均在一成以内。

点评:近期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势态表明,一方面由于前期的调控政策并没有真正“伤筋动骨”,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窗口指导”的层面,房产税久久也没有落实,在调控经历了4个多月后,未有跌价的趋向,使得市场上原本的观望者耐心逐渐消退;另一方面,通胀预期再起使得买房保值抵御通胀又有抬头之势,再加上季节性因素使得房市短期回暖。房市回暖尽管对房地产板块有一定刺激效应,但或会引来调控政策,需谨慎看待。

四、发改委拟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政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司长陈斌上周表示,《产业结构调整和指导目录(2010年本)》(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将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陈斌表示,本次目录的制定原则是,“紧紧抓住当前推进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力求在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不久前,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也曾透露,现在各方比较认同的新兴产业大概有七个方面,分别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点评:一方面,工信部对前期相关媒体提出的落后产能名单“被注水”问题首次公开回应,并且进一步表示,淘汰落后产能不存在“补偿”的概念;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倍加关注,扶植政策频出,力度加大。表现在股票二级市场上,则是相关题材股和概念股屡创新高,而另一些与此类概念不沾边的股票却就地卧倒,可谓“冰火两重天”。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追高相关股票的同时需要提高警惕,控制风险。

好买观点

一、市场分化加剧,短期“强者恒强”格局或将延续

上周上证指数在2600-2680点之间窄幅震荡,日均振幅仅为1.27%,呈现出上涨动力不足,下跌空间有限的格局。虽然从指数层面来看,市场并没有显现出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抛开指数看个股,却是另有一番风景,有较多的中小市值股票屡创新高,中小板指数已突破4月份的高点,行业以及个股均出现较大的分化,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格局。同时,市场热点不断切换,从新能源到汽车板块,从大消费到有色金属,从区域经济到抗通胀板块,相关题材和概念被轮番炒作,市场具有较强的“赚钱效应”。

展望下周,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在没有重大的政策出台之前,指数或将延续前期的震荡。由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尚未集中释放,房地产市场走势和后续调控尘埃未定,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单位GDP能耗降低的压力犹存,短期来看,以银行股为代表的指数权重股有强势表现可能性仍不大,而前期强势的个股仍会继续活跃,“强者恒强”的格局或将延续。但随着市场分化的进一步加剧,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大,投资者在追高的同时需提高警惕、控制风险。

二、偏股型基金的选择

从基金市场来看,在指数表现并不出色的情况下,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却有尚好的业绩表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基金集体追逐新能源、大消费等热点的倾向。若基金投资者持有前期业绩非常突出的基金,建议在对基金组合中部分基金保留的同时,进行部分更换,适当加入一些行业配置相对均衡、前期业绩并不突出的基金,提高资产组合的均衡性。

三、债券型基金、封闭式基金和QDII的选择

上周,债券市场仍延续了前一周的上涨,但涨势渐弱。债券市场正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在上周央行大幅度缩减央票发行以及正回购规模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了700亿元的资金净投放,货币市场回购利率在工行转债发行后虽有所回落,但仍难以回落至前期低点;长时间处于低位震荡的国债收益率已基本反映了宏观经济增速减缓的预期,未来进一步走低的概率已不大;8月份的CPI可能继续创新高,通胀预期再度升温对债市收益率构成上行压力;近期企业债扩容明显,本周将有335亿新债发行,供给明显增大,对信用产品的进一步强势上涨形成一定压力。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认为债券市场强势上涨的阶段可能已接近尾声,未来,收益率可能维持低位震荡状态。在债券型基金的选择上,我们依然维持前期观点,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我们建议选择参与股市较谨慎的纯债型基金,目前股市存在结构性泡沫的情况下,在二级市场参与股票交易增大了债基的风险。对于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在目前“打新”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背景下,可适当关注一些历史上“打新”收益率突出、“持新”期限相对较短的债基。

上周,25只大盘封闭式基金净值平均上涨3.08%,价格平均上涨1.87%,折价率上升为18.72%,上升近一个百分点。从静态年化折价率来看,平均静态年化回报率为5.12%,2014年到期的基金静态年化折价率普遍在5%-6%的水平,一些基金的这一数值达到8%。随着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的出现,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大幅扩大的可能性很小。目前,买入封闭式基金更多的是承受市场波动的风险。下半年,仍然立足于两点选择封闭式基金,一是选择有分红潜质的基金,二是选择业绩反转的基金。

上周,美股方面,继政府高官连续表态将出台后续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经济复苏后,美国劳工部公布出的经济数据也有所好转,非农就业人数下跌的数字低于市场预期,这也带来了市场的继续走高。从短期来看,市场呈现出了一定的交易性机会,投资者仍可少量参与,但就中长期来说,投资者还需观察后续政策的力度以及宏观经济面转好的情况来进行综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