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国学天才”还是抄袭“天才”?


是“国学天才”还是抄袭“天才”?

  ◎严辉文

  “国学天才”孙见坤出名后,已经经历了招录和抄袭两大风波。前天,他个人博客上的一篇关于宋美龄的文章竟又引出了抄袭的“案中案”。

  孙见坤最新的抄袭证据出自知名网友潘采夫的微博:潘就有关宋美龄文章的雷同现象挂上了三个网址链接:分别是孙见坤2月27日发表在个人博客上的《晕飞机的宋美龄为何成为中国空军之母》一文,师永刚、林博文所作的《宋美龄画传》(作家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节选,以及阳武所作的《桃花映面宋美龄》(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之《晕飞机的宋美龄为何成为中国空军之母》,从而使所谓抄袭风波惊现骇人听闻的“案中案”。

  稍一比对发现,三篇文章连标点符号都完全相同,孙见坤的博客文章与《桃花映面宋美龄》的节选标题一字不差。依时间顺序推断,孙见坤博客文章,直接源自《桃花映面宋美龄》一书。很显然,在这起已陷入混乱状况的案中案中,最无法自证清白的首先是“国学天才”了。

  “千载之后,我会是配享文庙的国学大师”。“国学天才”在身陷招生风波“口出狂言”后,被打假斗士方舟子语带讥讽地评价为“不仅无才无学,还无德”。 针对孙“从8岁起至今阅读过2000本古籍”的说法,方舟子更提出质疑:平均一年阅读200本古籍,两天不到就读一本,是否比陈寅恪还牛?至于孙的《祭——纪念国父逝世八十五周年》,也被指剽窃自秦孝仪《蒋公纪念歌》。

  孙见坤虽然自视颇高,屡放狂言,但他的文史知识比起同龄人来,还是颇有可观之处。如能从此真能潜心向学,将来或者能成一定气候。不过,谁都知道,治学的前提是恪守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所自何来?个人学养道德固然重要,但尤其离不开学者、著述家们的共同呵护。

  实话说,“无才无学无德”,早已不只是年轻的孙见坤一个人。仅从与孙见坤相关的事件中即可看出端倪。比如,方舟子一个以生物化学研究为主业的人,却能发现“国学天才”抄袭,并指出“高中生都知道怎么出奇制胜吓住不学无术却爱附庸风雅的考官,乱写古文古体诗、乱用生僻字、胡编甲骨文”的现象。而学业有专攻的复旦教授们,何以就看不到蛛丝马迹,还要拼命向陕西招办方面“捞人”?

  再比如,有关宋美龄文章的抄袭,孙见坤抄袭铁证固已昭彰,但是他毕竟承认了“非原创,向原作者致歉”。而当原创作者之一,《凤凰周刊》执行主编、传记作家师永刚向那个署名阳武的《桃花映面宋美龄》一书的责任编辑追问真相时,人家先是以“几名在校大学生合写,现在不知到哪找人”来搪塞,再追问时更称:“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反倒先在那里发飙了。

  不必再列举什么学界抄袭、论文挂名等现象了,仅从国学天才“案中案”中,就足以见证学术道德之乱了。

 

凤凰网评论>国学天才“案中案”,佐证学术道德乱中乱: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0_09/04/2431666_0.shtml

红网首页 > 红辣椒频道>国学天才“案中案”,佐证学术道德乱中乱:http://hlj.rednet.cn/c/2010/09/03/2056947.htm

0905北京晨报网文撷英: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0-09/05/content_47846.htm

0906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场论>是“国学天才”还是抄袭“天才”?:http://szsb.sznews.com/html/2010-09/06/content_1222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