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所未闻的项目何以赢得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哄抢与挪用互为因果

 

赵志疆


圣元奶粉风波、小龙虾风波、长江鱼风波……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此起彼伏,每次风波都足以给消费者的信心以沉重一击。所谓民以食为天,在食品安全这件天大的事情上,公众的消费信心维系于质检体系能否高效运转,由此必然意味着要对此加大投入。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使加大了投入,质检体系也未必就能高效运转——

 

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近两年,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安排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2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多元。河南省审计厅最近一项审计调查显示,近几年投资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资金多次被挤占挪用,作为相关项目主管单位,河南省农业厅自身也挪用项目资金446.4万元用于新办公楼建设;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因专项资金被挪用,至今无法投入使用,其实际完成投资仅占总投资的6.35%。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的名义申请专项资金,实际投资竟然只有区区6.35%,这哪里是雁过拔毛,被“拔”掉的已然是“雁”。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陈丛梅一语道破天机:“厅里使用这些资金干什么,也不会给我们下级打招呼。”虽然专项资金的申请、使用在基层,分配权却在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专项资金实际的监督者,基层使用者根本不足以对主管部门构成制约。正因为如此,专项资金层层剥皮才会蔚然成风。

 

与截留专项资金并存的问题是,一些建成的相关项目沦为装点门面的“摆设”,唐河县农产品质检站检验科科长刘长磊叫苦道:“(某些设备)他们过去都没有接触过,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自然也不会使用。”没有接触甚至没有听说过的设备,为什么会出现在相关项目清单?问题的关键恐怕在于,专项资金是由国家财政出大头的政策扶持,在这场关乎真金白银的争夺战中,项目内容是考核的重点。为了争取资金,尽可能详尽地罗列项目是制胜关键,至于这些项目是否符合当地实际需要,反倒无关紧要。如此一来,项目建成却无所适从的怪诞也就不难理解,除却跑马圈钱之外,这些项目到底还有什么实际作用?

 

现在看来,闻所未闻的项目赢得专项资金与专项资金被层层盘剥互为因果——正是因为这样的项目毫无用武之地,因此专项资金才会被更加理直气壮地挪用,甚至可以这样追问,这些项目当初之所以能够通过审核,是否正是为了日后可以更加便利地层层盘剥?审视此次事件,值得反思的是,在申报专项资金之时,不仅应注重对项目本身的审查,更应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实际需要以及是否具备开展项目的资质进行审查;专项资金拨付过程中,理当公布项目组成以及资金分配流程,从而广泛接受外界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此中出现的瞒报、挪用等一系列违规违纪问题,理当加大问责力度以儆效尤。

 

由下至上严格专项资金的申报过程,由上至下规范其分配使用,同时加大违规逾矩的制度成本,如此三管齐下,当有助于解决专项资金一边被哄抢一边被截留的现状,从而确保专项资金的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不至于沦为任人哄抢宰割的“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