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上下班遭遇交通堵塞是很让人郁闷的事情,虽然远远比不上京藏高速一堵几个昼夜,绵延
这样的情况,偶尔发生一次也就罢了,但问题是总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走过几次之后,经常会遇到的几个拥堵点以及拥堵的大体时间,也就总结出大概的规律了。包括具体尾号限行都可以作为预先判断哪些天会特别拥堵的参照。
但很多时候,不是早出门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那么简单的,有甚者,同时出门,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会相差一个多小时。几乎没有人愿意花更长的时间在门口的等待之中,而更希望放在舒适的床上或者出发前的悠闲之中。
你的经验告诉你,在某些路段被堵了一些时间之后,或许前方就会出现坦途,而且几乎每次都是如此,所以就无奈地期待,直到期待被印证或者愈发失望。
更重要的是,放弃了这条比较熟悉的线路,其他的线路更让自己不放心,甚至会比自己所选择的线路更堵。堵是常态,不堵反而不正常。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普通百姓是无奈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持续暴涨的私家车数量,以及考取驾照上路的马路杀手迅猛增加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人为因素,大体总结如下八点:
1、个人心态构成社会心态,社会心态反过来影响个人心态,在社会普遍浮躁的大环境下,新手上路之后,心态不平和,稍微有些刮蹭就会把小事演变成大事,下车吵架已经属于稀松平常的事情,在那里耗到警察来现场处理事故,并导致交通拥堵,成为很多拥有私家车的人的选择。貌似有私家车是件节省时间并且很有面子的事情,但详细算计了之后,却发现在警察面前自己的面子几乎为零,在如此的路况下,节省时间更是谈不上了。
2、交通警察矫枉过正,不管是出于业绩考核压力、自身既得利益的角度还是出于对安全的负责任的态度,都会出现一个现象,让人见怪不怪而又无奈,比如有警察的地点,往往会拥堵得更厉害。甚至原本不拥堵的路段,由于有了警察,反而成了拥堵的路段。这大约跟新手基本功不扎实,手潮心虚而忙中出错,交通规则或者是技术熟练程度欠佳,或者所养成的恶劣习惯难以改正有关。
3、交通信号灯过多,不管是红绿灯还是人行横道,都只考虑了行人的方便性,却忽视了快速交通车辆的使用效率。交通信号灯的设置需要考虑更广泛人的方便与效率。但交通信号灯的时间间隔不科学,间隔时间过短,变化过于频繁,甚至出现年久失修,信号灯罢工的情况,就会出现更多的拥堵,经常出现从单方面堵到双方向堵,再到四个方向堵的情况;由此再宽阔的路都会成为巨大的停车场。
4、甚至经常有些无聊的行人,原本不想过马路,却故意捣乱地乱按绿灯按钮。当然并不是说弱势行人的合法权利被忽视就是应该的,但那些在公共汽车里的以及在出租车里的人,仅仅是暂时在车里而已。
5、车站设置不合理。经常是在刚过红绿灯或者人行横道地方设置,所以汽车好不容易闯过了红绿灯或者人行横道,又不能不在车站停下来,额外多花了时间;假如是先靠边停车,然后再过红绿灯或者人行横道,就不仅会缩短汽车靠边停车的时间,而且可以给通过路口的行人更多的安全感。由于没有专有的停靠区域,所以当公共汽车停靠路边的时候,就会影响到后边一连串的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设置公交专用车道,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在道路形状的设计方面,需要有些创新型的思维方式。
6、交通不懂得礼让。从狭窄的道路出来的汽车不懂得礼让来自宽阔的主路上来的车,导致“羊肠小道”的车排满了主路,主路的车只好耐心地等在那里;
7、政府的行政关系与职责矛盾。修路成为旷日持久的事情,有些路甚至十年都未必修得通,那有些时候是经费划拨不及时的问题,有些时候是部门之间的利益不能协调与礼让的问题,但即使通了都会经常被刨开安装以前没有想到的配套管线;这就是置民众利益于不顾的官僚作风在作祟了。
8、路口设计不合理,通常路口都应该是呈现喇叭口形状设计,才能对交通压力舒缓有帮助,当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貌似美观的马路,笔直甚至是缩口的设计,而作为“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商业竞争原理,总是使得把角的地方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店铺与道路呈现过于亲密之状态。
都市原本就是车多人多,如何能够在如此情况下,更多地考虑公共利益,缓解交通压力,让人出行不至于给别人更给自己添堵,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沉思的事情。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