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央视新闻看到:大陆的孕妇们想方设法地、争先恐后地、八仙过海地、不惜重金地想去香港生孩子;准父母们此举是想得个有香港永久居留证,也就是香港身份证的香港仔。按照香港现行法律规定:不管父母持何种身份证,只要孩子是出生在香港的,孩子一出生,即可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那么,争着生香港仔的大陆准父母们,都看好孩子的香港身份证所带来的什么好处呢?我想,总体来说,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活得幸福,而人往高处走又是人之常情;因此,这些大陆的准父母们,会认为香港相对大陆来说是人间的高处,那里也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地幸福。
表面上来看:相比广阔的大陆,香港只能算是个弹丸之地;大陆的GDP目前已经跻身世界第二位,而小小的香港是无法望其项背的;大陆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的,而香港那由高楼大厦打造的城市森林里,哪里有世界文化遗产那壮美丰满的身姿呢?大陆在2008年已经令世界惊叹地举办了以美轮美奂的盛大开幕式为引领的、以赢得了几十块金牌为骄傲的北京奥运会,而香港到去年只不过才举办了一次相比来说太小儿科的东亚运动会,港人夺得的奥运金牌更是屈指可数的;大陆现在正如火如荼地举办着举世瞩目的世博会,香港又到哪里去挤出这壮阔恢宏的世博园,来打造这世界各国欢聚一园的富丽壮景呢?这就怪了:一方面是中国大陆表面上的好戏连台和繁荣富强,另一方面却是大陆国民的心猿意马和身在曹营。为什么我们的大陆国民会对官方津津乐道的政绩业绩不屑一顾、去意已决呢?大陆国民更重视更看好的国家魅力和国民幸福又是什么呢?我同样是在央视新闻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新闻之一。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南边村宜巴高速公路工地,近日施工中发现了许多遗骨;经当地文史专家考证,遗骨应为抗战时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将士的遗骸,至少有3000余具。当地73岁的村民秦德标说,抗战时期南边村村委会一带是一处野战医院,抗战将士在保卫宜昌的战斗中受伤后都被送到这里治疗;由于伤员众多,当时的医疗条件又有限,许多受伤的将士都在这里牺牲了。《宜昌县文史资料第9辑》中对这段历史有真实的记载: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至少有3000余牺牲的将士埋葬在此处。1938年,时任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师长的傅正模带领部队,与日本侵略军正面作战,转战于河南、湖北,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忻口保卫战、随枣会战和襄樊、沙宜等战役。
这本应带给我们更多悲壮感的报道,我听了之后却更多的是悲伤。当年的国军为了保家卫国而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抗战,成为群体意义上的民族英雄的事实,为什么事隔七十多年之后,才真相大白呢?之前尘封历史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是想给世人一个当时在野党一枝独秀抗日的假象吗?是想为抗日战争中国军在浴血奋战之后的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和紧跟其后地在野党在鹬蚌相争下的渔翁得利行为,制造最利己的国内外舆论支持吗?既然承认国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舍生忘死和中流砥柱表现,那又该如何解释在野党在国军八年抗战之后的身心俱疲和满目疮痍情况下的急不可耐和武装夺权呢?这是不是明目张胆地趁人之危和趁火打劫行为呢?这种落井下石式的夺权,还冠以“解放”的美名,是不是把瞒天过海的游戏,玩得太过分了呢?
还有两条新闻引起我的关注:一是韩国外交与通商部长官柳明桓,因为女儿涉嫌特招入本部一事,搞得女儿丢掉了刚刚端上的金饭碗,老爸也在举国上下的一片讨伐声中丢官弃甲、黯然离职;另一条是新西兰才发生了7.2级的大地震,仅仅只有两人受重伤,无一人死亡和失踪。
读懂了这几条新闻,就明白中国大陆的准父母们为什么想生香港仔了。谁愿意在一个充斥着太多出尔反尔、前言不搭后语的谎言社会里接受谎言堆砌下的谎式教育呢?没有地震时就整天上演倒楼断桥的豆腐渣悲剧,有了地震便上演更多地是表演给活人看的,却难以挽救成千上万条鲜活生命的爱心大营救的社会,能给百姓以安全感吗?如果有那民主公平基础上的爱心奉献早就成了政府的行动准则而不是一时一地的爱心作秀的社会,人们能不趋之若鹜吗?谁又会对我们这个太子党名正言顺、登峰造极的社会里,司空见惯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现象和暗无天日无动于衷,而不想弃暗投明去和韩国、新西兰有着同样民主文明的社会制度的香港呢?深感自己无奈地成为专制社会和腐败社会谎言教育下的牺牲品的同时,还是执迷不悟地希望孩子重蹈覆辙的父母是越来越少了;准父母们亲身体验下的痛心疾首和幡然悔悟,让他们坚信:不能再让孩子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了!与之相应的选择,自然是倾囊相助下给孩子一个美好前程的考虑,这种心境下的后代逃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海涌观察:陆母争生香港仔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