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终于到了中国,开始他的中国慈善之旅。
老实说,我真的不看好巴菲特的中国行,中国特殊的国情,至少是现阶段的国情,注定了慈善在中国还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和很多富豪榜一样,巴菲特也是给中国很多富人添乱的,因为巴菲特还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我比较欣赏刘罡先生的说法,目前中国的国情下,富人们远没有成熟,最急需要补的是财富课,即如何高雅进消费财富,为中产阶级做榜样,而不是裸捐。同时,中国国家管理上,事实上也没为慈善业留下空间,行政管理在这方面还来不及建立有效的渠道,更谈不上制度。
以美国来说,如果不是经过100年的努力,慈善已经是一种文化,社会制度的建设上也让富人们不必太为后代操心。
相比之下,中国在这方面可能要任重道远得多。
最近几天,曾经炒得沸沸扬扬的李连杰壹基金,据说已经无法运营了。为了这个基金,李连杰没少做广告,凡是公益场合,比如这几年的地震灾区,他几乎都去了。但是,要想在中国推行慈善、公益活动,尤其是要公司化、组织化运营的时候,没有规章、没有配套的现实窘境问题,就会一一出现。
有人会说,慈善事业怎么这么难?中国就不能学学美国吗?
您还真别这么说。
了解慈善、公益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即使在美国这样历史短暂的国家,即使是做慈善、公益的事情,也都是以近乎血腥方式开始的。开创美国慈善事业的是,是卡内基。这位钢铁大王生前在美国建立了无数图书馆。但很少人知道,卡内基为了捐建图书馆,与无数地方官员进行了几乎是殊死的搏斗,并为此毁坏了健康。如果不是投身慈善事业,卡内基可能还能多活几年。
另外一位慈善家可能大家更熟悉,那就是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不过,很少人知道,为了处理雪片般的慈善捐赠要求,洛克菲勒在56岁时险些丧失性命。而为了黑人捐建学校,洛克菲勒甚至收到过子弹礼物。
因此,美国今天的辉煌慈善事业,是慈善事业的鼻祖们,用生命代价换来的,是多多方利益博弈多年的结果。曾经走过很多不辉煌甚至流血的路。
因为美国已有成功经验,中国做起慈善事业,可能会顺利得多,后来者总有成功的榜样可以学习。不过,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几乎没什么事情是可以简单复制的,除非你的需求各方达成了真正的共识。
只要这种共识没有达成,即使是一些简单的好事情,做起来也并不容易。经常看到一些言论,认为一些官员在慈善、公益问题上不作为。当然还有更多难听的话,其实,一些在位的官员也未尝不想推动慈善事业。但是,真的要推动这样的事情,又谈何容易?
有了这样的认识,任何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向好行为,都值得表扬,至少不应该受到冷嘲热讽,因为慈善事业起步不易,收获艰难。从这个角度说,陈光标是好样,至少我愿意多给他一些掌声。至于说他在响应巴菲特裸捐号召这件事上有个人的算盘,我想,只要他的算盘不违法,不失公德,都无所谓。
我曾经想过,巴菲特是不是被谁给忽悠了?不过,在充满了谣言与陷阱的股票市场,巴菲特居然趟过来了,并且炼就了金刚之身,说明他是很难被忽悠的。再说,80岁的人,早就是人精了,谁又能忽悠得了他?
那么,巴菲特为什么还要来中国碰钉子?
也许,巴菲特知道,任何事情都需要大人物来推动,他既然已经上了慈善之车,那么,来中国,不管是碰硬钉子,还是软钉子,都得碰一下。
当然,慈善之余,巴菲特还会有意外收获的。只是这一层,只可意会,不必言传。还是那句话,只要是有利于推进中国的慈善事业,有利于中国的千秋万代,巴比秀也好,陈光标秀也好,都应该允许,至少不应该受到那么多的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