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的“菜篮子”工程要升格为省长工程


市长的“菜篮子”工程要升格为省长工程
 
 
 
今天的人民日报有一篇人民时评:《有必要重提“菜篮子工程”》,时评说:“老百姓的‘菜篮子’似乎越拎越沉了”。
前天央视《经济半小时》说:“2010年9月25日央视《经济半小时》对此展开的调查称,城市菜价居高不下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实际上在于城市周边的大量菜地,让位给了大规模土地开发,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
笔者认为现在把这项民生工程再让市长们去抓,可能还会出问题,因此市长的“菜篮子”工程要升格为省长工程。
因为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的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没有可以种菜的土地,即便有一些土地也不适宜在发展蔬菜,严重的污染,稻米都不种了,种蔬菜更是不可能。
人民日报这篇时评还说:“关于今年菜价的连番上涨,有一种比较新鲜的说法,叫作‘最后一公里加价五成’,也就是说,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当蔬菜从千里之外运来,运费加损耗加保鲜费用,开支高于菜价数倍,是很正常的。客观地说,蔬菜大流通,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在菜场里蔬菜品种一年四季如此丰盛,很大程度上是蔬菜大流通的结果。”
实际上有些省的蔬菜生产供应早就不再是局限于本省,多有特色的蔬菜生产都是面向全国的。山东的金乡大蒜,章丘的大葱,寿光的蔬菜等等在全国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而各地都有类似的蔬菜生产基地。
前几天下雨,本地蔬菜大涨,生菜卖到5元一斤,后来方知道源源运往徐州的许多蔬菜竟然来自云南。生产这些蔬菜的菜农收益并不高,而真是在最后的流通环节菜价翻了身,价格翻倍。
我说要成为省长工程,全国各省省长要坐在一起讨论这菜篮子工程,第一要讨论的是怎样让一些地方形成有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生产无污染的蔬菜;第二要讨论生产环节中如何保障菜农得切身利益;第三全国各省联手把握供需关系,稳定菜价。
如果靠市场力量解决,一旦出现季节性短缺“蒜你狠”、“姜你军”也是必然的事情,因此菜篮子工程一定要成为政府的民生工程。
我如是说,不是说市长就不用动手了,现在的格局已经不是一个市的问题,许多市已经无法解决进一步拓展蔬菜生产,而有条件的地区必须在省与省的联手之下,发挥市长的作用,特别是在解决总量的问题上需要有省际的联合体,在生长的领导下,保护农民利益,保护消费者利益。
市场的作用不可小看,但市场的作用绝不是万能的,大蒜买上10元钱一斤,蒜农顶多得到3-4元钱,中间环节拿走了绝大部分,一旦大蒜产能过剩,大蒜卖不出去,倒霉的还是蒜农。
因此不能把所有的宝都押市场上,“菜篮子”升格为省长的民生工程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但是在使用政府有形的手调控生产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有官僚主义,不然即便有了生长的“菜篮子”,搞不好还会害了菜农,要记住中间环节的商人始终是只赚不赔的。
要谨防把好事办坏了,这种教训也不是没有啊!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七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