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喜马拉雅之南才是山南!二:2012与打夯歌


连载二:“2012”与“打夯歌”

 

早上5点就起床了,处理完在平措的所有涂鸦,就踏上了翻山去羊卓雍错和浪卡子的路。早餐是方便面——而这一路,我基本吃方便面吃到了吐。其实,这不怪西藏的天亮得比较晚,而是怪大家都太懒了,谁也不愿早起做早餐。

 

到羊卓雍错的时候,天上飘着雨点。本来想好好看看库拉岗日神山,却终不得见。好在去年遇到了比较夸张的“羊湖月出”,也拍到了库拉岗日神山的日落,所以就没太多的遗憾。

 

车过浪卡子后左转走上土路,这条土路本沿羊湖而行,却因山隔而见不到湖水。沿途盛开的油菜花,仿佛自己在祁连山中穿行。由于才下过雨,路很难走。但是,当风光寺院湖泊山川成为视野的焦点,路途本身就更不再值得关注了。

 

经过数个零落的村庄行至达隆镇时已是中午。达隆寺是达隆噶举派的祖寺,由达隆塘巴·扎西华于公元1180年(南宋淳熙七年)创建,弘传噶举教法。《卫藏道场胜迹志》记载:“祥达隆塘寺内的佛教的圣迹遗物多至不可胜计。其中最主要的是在达隆塘巴大师的茅篷内有曾经开口显过圣的神像。

 

而在我看来,院内墙角摆着的成排泥塑佛像和半山上的3尊佛雕像已很具感染力了。这半山上的3尊佛雕像,比麦积山石窟的露天大佛更具震撼、更具美感!!但是和我之后看到的赛卡古托寺的壁画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出了达隆镇就开始期待普莫雍错,来之前,查过《2012》电影里的“邱明谷”地名,就在达隆镇到普莫雍错的路上。但是我按照google地图的指示,却怎么也没有找到。

 

但是很意外的却发现了宁玛扎热寺!寺院就建在半山上,如梯田般一样、远远就能看见寺院,乍看之下仿佛布达拉宫的缩影!寺院建于1602年,属尼玛派,活佛已经是第七代了。

 

离开了宁玛扎热寺,前行就到了普莫雍错。普莫雍错是喜马拉雅山脉间的一个咸水湖,“普莫”在藏语中,是小姑娘的意思,称呼起来亲切而平常。雪山围拢之下湖水湛蓝清透,白色的浅滩在湖岸勾勒出完美曲线。

 

而湖中的小岛犹如巨龟,静静地守护着这位“少女”。传说这湖曾被莲花生大师所加持,从而有了神圣的气场。

 

我仔细的看了又看、观了又观,我发现普莫雍错湖中的那个乌龟岛,其实就是“诺亚方舟”!好吧,如果你们不信就算了。反正我在湖边留了纸条,预定了座位。我一共预定了20个……

 

站在海拔5338米的蒙达拉山口上,普莫雍错只是身后的影子。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库拉岗日在一片云海之中若隐若现。传说,山上有座用宝石和水晶砌成的宫殿,藏族英雄人物格萨尔王就居住在里面。山脚下,山峦起伏,峡谷深切,公路窄窄一线,蜿蜒于河谷深处。由此开始,进入了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峡谷地带。

 

我的喜马拉雅之南才是山南之旅,算是从蒙达拉山口正式开始了。

 

下了山,海拔逐步在降,到达拉隆寺的时候,海拔已经降到4100米左右了。峡谷地带,风光迷人,库拉岗日也从山缝中露出了头,只可惜还是看不到主峰。

 

拉隆寺正在维修,全村男女老少,全部都在打夯。辞海对打夯的解释是,“用夯把地基砸实。打夯时须齐声高唱打夯号子以协调众人的动作。”二藏族人民的打夯,是唱“藏歌”!

 

夕阳下,阳光斜照在寺院的黄墙上,几只麻雀在屋檐上张望。我看着打夯的风景,打夯人却像看外星人一样看我……

 

人在路上,我何尝不是你的风景?!——洛扎县住宿、加油、补给。未来3天,我将在喜马拉雅山更南部,过藏民的生活了。

 

我的车在去普莫雍措的山路口



沿途的油菜花与残城墙



达隆寺半山上的三座佛像



偶遇的宁玛扎热寺



普莫雍措的神龟岛,2012的诺亚方舟



看不到主峰的库拉岗日神山



拉隆寺打夯的村民



深闺中的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