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家庭和谐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身体健康、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健康是指身心健康,身心平衡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方面,身心健康是指;人与家庭、社会、自然和谐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态协调平衡,人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保持着互助、友好关系,从而使每个人都能明确地认识到,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团结才能奋进!明白这一道理,就容易达到心理平衡。否则是心理不平横;则是受压抑甚至产生自卑、绝望、不满等消极情绪。这样一来对社会、对身体家庭都不利。保持良好的心情,可以抵抗所有对身体不利的内外因素。免疫学实验证实;良好的心态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对抵抗病毒、细菌及其他致病源和肿瘤的发生等都至关重要。反之,突然的心理应激,心理不平横可促发心血管疾病。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可造成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直至心室颤动、死亡。即使是普通而持续的心理压力,也可造成机体增高血液黏滞度、血糖及纤维蛋白原增高,如;工作负担过重、人际关系不和等,而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荷。人的心理是处于一种维持心理动态的平衡,一旦失去平衡便会出现心理上的苦恼或障碍,引响家庭不安。

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退一步海阔天空”。挫折在一生中经常发生可避免,要学会忍!家庭是避风港;有事和家人商量求得家庭温暖支持。在社会上干事需“一个好汉三个帮”, 心里遇事不好说,找朋友谈谈、比放在心里难受生病好,还可以让人分担痛苦,同时使人不再感到孤独的绝望,使心理还获得强力的支持理解。提高应对的技能;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从日常生活中的自身经验积累,减少心理不平横,减少疾病。

    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紧张愤怒和敌意不良情绪,使人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而且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加速人体衰老过程。

国际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压抑是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平衡健康的心理是宽待自己,宽待亲友。不要处处与人争斗,暂离困境。不要事事顶真,懂得适当让步。 对人表示善意,敞开心扉,向人倾诉烦恼。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遇到生活不如意,是人生的常事,帮助别人做事,积极娱乐。知足长乐,心境宽容自我调空,85%的疾病、亚健康是可预防的

  道德健康是平衡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应“以道德为本。 “仁爱”是传统道德的精髓,也是道德健康的核心,有“仁爱”之德的人,必然能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处,并乐于奉献。

  道德心理是与行为内外相一致,这样心理平衡状态是健康的。而自私自利,是百病的祸根,“无私利人”是根治心理疾病的良药,是健康快乐的源泉! 一切健康的行为,都是道德修养良好的表现。行为健康的核心是“和谐”,和谐就是人思想和行为相平衡,和谐的体现是,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相适宜! 

   谈到心理健康情感间的沟通,是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等,沟通情感交流是很重要的,只有良好真诚的沟通,增加感情的桥梁,达到和谐的体现。人类将为这一“和谐”的核心的事业,而奋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