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这次旅游感觉就是在仙境里转了一圈,一有九寨、黄龙的钟灵毓秀,二有若尔盖草原、黄河九曲十八弯的荡气回肠。再加上路过映秀时,看到的震撼场面,此行之丰富让我的小脑袋满得快溢出来了,于是就拍了1100多张图片。
这次的“准自助游旅行团”共有10人,基本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为啥叫“准自助游旅行团”呢,因为他既是个有导游、主要路线固定的旅行团,又可以在行程沿线增加一些额外的景点。这真是得归功于司机兼导游同志,他对这次旅行的线路异常熟悉,于是沿路边走边介绍,还随时停车让大家欣赏。
为了路上不遇到堵车,还能边开车边玩,早上5点,我们就从成都出发驶往九寨沟了,走的是西线,就是经过都江堰、汶川、茂县、川主寺到九寨沟。东线(经过德阳、绵阳、江油、平武、杜鹃山、九寨沟县到九寨沟)因为地质灾害还处于多发期,实行了交通管制,暂停发团了,本来“十一”能恢复,但是后来又延长到10月31号了。(根据绵阳市交通局和绵阳市公安局发布公告,由于九环东线江油至平武段仍然处于地质灾害高发期,为防止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绵阳市政府决定,将该路段的交通管制时间延长至10月31日。)
实际上,从成都到九寨的陆路交通一直没有向旅行团开放,从事实来看,路况确实非常差。我们一路上基本走的都是小路,而且一些路似乎是要赶在十一时开通,在加紧施工,所以一路上,10个小时啊,我们都被包在车的铁皮里来回以各种角度摇晃或“飞翔”,而且水沟啊、沙尘啊就别提了。
不过与此行的各种感官享受相比,这样的苦头吃得还是值得。第一,终于能脱离人山人海了,就算九寨沟这种热门景区,人都非常少,比如说9月20号,全天游客才只有3000多,一般水平是7000,每个景点感觉十分清爽。第二,沿途的景色很别致,具体我在下面讲讲。
一、汶川一瞥
我们这条路线是一直沿着岷江而行的,行至汶川213国道的时候,河水水面离路面非常近,有一段甚至感觉河水快要漫上来了。
司机师傅说,前一段时间他过来的时候,213国道曾经被大水淹没。我查了一下,8月15日泥石流致使岷江改道,形成的堰塞湖淹没了213国道,司机说的应该是这次吧。他还说,5·12地震后,岷江河床抬高了很多(网上有说2.2米的,实际情况不详),山体又被震松懈了,所以灾害很严重。确实啊,2010年,地震后遗症和暴雨让映秀遭遇了规模远超过甘肃舟曲的泥石流灾害,213国道已经因山体塌方中断三次了,只是疏散及时才没有造成特大的伤亡。
我是个还没经历过天灾的人,这次经过映秀时,灾害的景象让我大大的受到了震撼。国道上,右手边就是山,山下各种碎石堆在路边,左边是岷江,河水湍急,河对面大大小小的泥石流遗迹数不胜数,有的深入河道。
——泥石流景象
——大石头滚入河中,小石头砸在桥上

——看到没?河里的和路边的大石块
现如今,有一些5·12地震的遗迹已经长久保留,供人纪念和参观。下面这张图就是,地震的时候,一块巨石直接砸进了了一户人家的房间里。
(照片发蓝,我比较懒,不P了~~)
更早的时候,还路过了5·12地震两处堰塞湖地段,都是把村子整个都淹没了的,现在还能看到几个房顶尖露出水面。说起来容易,但在清冷灰暗的早上,看着这些曾经炊烟袅袅、生机勃勃的村子,如今只剩下这几片瓦砾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想着水下没有墓碑的生命,实在是过去所不曾感受到的震动。
二、茂县叠溪海——70年前的地震遗址
继续往北,到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海就在茂县境内。
上面这个波澜不惊、群山环绕的一汪碧水就是叠溪海。1933年8月25日之前,这片区域还是一座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躁动不安的城池。然而由于大地震的突袭,他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化为了一片湖水。
资料是这样介绍的:
民国时属茂县所辖叠溪区,城内商贾云集颇为繁华.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叠溪发生7.5级地震.叠溪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陷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伤亡人数近万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备的"中国叠溪大地震".叠溪海子就是由于这次大地震而形成.其最深处达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350多万平方米。
还有介绍说:
当时地震发生的时候,只有三个小孩在山坡上放羊,幸免于难,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死亡6800多人,叠溪镇也顷刻之间在地图上消失.震后四十多天后,岷江上游阴雨绵绵,地震湖崩溃,江水猛增.傍晚,高160多米的叠溪坝崩溃,积水倾湖而出,夹带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20丈许,吼声震天,10里之外皆闻.沿江村镇、田园一扫而光,数万亩农田庄稼被毁.人畜逃避不及者,尽被卷人水中,又有2500多人在这次灾难中丧生。
很震撼哦?我们的司机说,当年面对面的两座山同时向中间崩塌。就是下面图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