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上班途中,无意间听到103.9广播介绍的一则消息,说:新建的平谷桃花深处汽车营地即将开营,这是北方最大的房车营地。同行的小凌兴趣大增:“太好了,国庆节咱也租一辆房车去玩玩,带着爹妈过过房车生活。”小凌的手舞足蹈的样子,调动了同行者跃跃欲的情绪。其实房车在北京并不陌生,但要有较大的发展,还得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房车拉动旅游业向深度发展
从上述这则消息不难看出,市政府对发展首都旅游业的重视。据说,相关市领导和旅游局长参加了9月8日“北京市汽车露营地建设工作现场会”,会上公布说全市现有17处房车营地,密云将建成北方最大的房车营地,打造绿色国际休闲之都,促使房车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还特别强调这是北京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需要。此消息无疑让喜欢“游动”的京城市民兴奋,特别是在国庆长假之前。
在北京,房车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人不但见过,而且还亲自体验过,在国内北京算是房车发展最早的城市。早在2003年就有房车俱乐部存在,当时十分活跃,发布房车改装信息、组织房车论坛、引导人们实地考察将“衣食住行”功能集一身的汽车等等。凡到房车呆过一会儿的人们,很自然会产生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欲改变现有状态的冲动。
但几年过去了,人们对房车的热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还是保持一种“观光客”的心态,原因就是营地的缺乏,制约条件太多。记得6年前北京就有人想通过零距离接触的亲民活动倡导和普及中国的房车文化, 2004年夏季北京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举办“酷车节”,其主办方之一就是一家名为“车行天下”的房车俱乐部。当时三辆白底彩条的一体式房车停在活动现场,引得众多人的好奇心,纷纷上车体验一番,并对车内设施评头论足。最后人们不得不感叹:这么大的家伙放哪儿呀?自己买吧不现实;去俱乐部租吧同样受到场地的限制。由于硬件条件不够,以房车为特点的休闲、旅游文化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二、“自驾游”带动房车文化兴起
还是在2004年前后,“自驾游”开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流行起来,得益于经济发展汽车文化的普及,加之汽车体积小、动力性强,停车方便,只要有山有水空气新鲜,车友们就会自行解决食宿问题,不管小长假还是大长假,不少车友总是怀着四海为家的心态,呼朋唤友开车到某地露营野饮“深度玩”的不亦乐乎。
房车就不一样了,行动不便还好克服,关键是停车成了问题。对营地基本设施建设要求比较高,投资不是个小数字。对房车营地重要性的认识并付之行动,需要有前瞻性。听央视新闻报道,为了拉动黄金周旅游经济,四川最大的驾游基地蜀南竹海,以免费三天的优惠吸引“房车客们”到此一游,还有多少能吊起消费者胃口的措施。
三、房车文化需要培育和扶持
房车是泊来品,英文简称RV。人们把它喻为流动的家、车轮上的家,既是房又是车。驾驶区、起居区、卧室区、卫生区、厨房区划分清晰,冰箱、彩电、桌椅、马桶应有尽有,还有人称之为“移动的别墅”,把车和家连在一起,看得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
据了解,房车一般有两大类型,一种是一体式,自身有动力发动了就能走,相当于一辆依维柯,房就在车上;一种是分离式,也就拖挂式。房就是一个单独的车厢,必须有动力车来牵引。相比之下,后者相对经济、实用一些,国外的房车以分离式居多。记得2003年去澳大利亚旅游,见识了很多人家在假期开一辆车后面拖着一个车厢去旅游,在当地已是一种常态生活方式。分离式的虽然经济实用,但对场地要求很高,必须有电源和上下水设施,而我国不少可以停房车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一个“毛地”,一块空地而已。
从各国经验及我国的现实证明,旅游业也是拉动内需一支重要力量。出国游、国内游、城市周边游、随团出游、自驾游等在各地兴起,大家并不陌生。而房车游却还有很大的空间,房车经济要有大的发展还需要政策的扶持。有理由理由相信,房车游将成为旅游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产业化趋势十分明显。
所以,营地建设方兴未艾。有眼光的企业家应该赶快行动。
本文为独家供给搜狐汽车刊载的原创文章,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