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互联网个人隐私


 

《华尔街日报》最近对全美50个最受欢迎的网站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互联网上成长速度最快的生意之一就是监测互联网用户个人隐私。消费者追踪行为的广度和侵入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只有该行业的少数前沿人士才知道实情。

── 整体而言,这50大网站向测试电脑植入了总计3,180个追踪文件,其中约三分之一是无害的,只是帮助人们记住喜欢去的网站的密码,或者统计哪些文章最受欢迎。但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部分,总计2,224个文件,是由131家公司安装的。


──
全美最大的50家网站在每个访问者的电脑上平均安装了64种追踪技术,而且通常都不给任何提示。约有十多家网站安装的追踪技术甚至超过上百种。

──
追踪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巧妙,越来越具有侵略性。在过去,对消费者的监测行为一般都局限在记录用户访问网站情况的cookie之中,但《华尔街日报》发现,新的监测工具会实时扫描人们的在线操作,然后立即对其所在地、收入、购物兴趣,甚至建康状况等信息进行评估。一些工具甚至可以在用户试图删除它们时悄悄地自我复制。

──
这些用户的个人资料处于持续更新状态,在各种类似股市的交易所里进行买卖,这些市场在过去18个月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 在互联网用户和广告投放者之间,存在着100多家中间机构,包括追踪公司、数据中间商和广告投放者网络等,他们彼此竞争,以满足企业对消费者行为和偏好的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

── 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的热门门户网站MSN.com上植入了一个包含大量数据的追踪文件,包括上网者的年龄、邮政编码、性别,还有估计的个人收入、婚姻状况、有无子女、住宅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