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省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人才激励及评价机制


建设文化强省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人才激励及评价机制

首发于南方日报观点: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0-08/30/node_582.htm

作者:韩和元 蒋正元

一、“文化人”才是文化强省战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澳洲伍伦贡大学的Iredale曾指出,“对现代国家而言,人力资本是财富的最重要形式。知识不仅产生财富,它还是解决当今生活中面临的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的有效因素。”北京大学的萧鸣政亦认为“人才资源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事实上上述观点毛泽东早有论述。早在1938年他在对当时盛行的“唯武器论”予以批判的时候,就指出“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1]”。他承认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他也明确指出“武器不是决定的因素,其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并以此阐明了“人和物质之间的主导与非主导的关系”,指出任何物质都要靠人去掌握。对此毛泽东明确的指出“人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军力上是如此,同为实力范畴的文化实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就决定了“文化人”才是文化强省战略成败的决定要素。因此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我们认识的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要清楚,文化是人类个体智力的集合,它的发展完全取决于人类心灵的自由活动,以及求真求实、创造创新的科学精神。它需要的是对创作的宽容、对文化人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汇集人力,凝聚人心,才能激发人的能动性。

二、制约和影响文化发展的要素

但长期以来,我国文化的发展,一直深受权威意识和官本位思想等封建残余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具体表现在人才的激励和评价两方面:

1、首先在人才激励方面,无论从制度还是社会价值取向,都无法给予我们的文化人足够的尊重。在大量的文化活动中,被摆到重要位置的往往不是唱主角的“文化人”,而是各方面的领导。活动中也一直渲染着一种喧宾夺主的氛围——感谢领导的支持,却独不提创作者的贡献。可文化发展的规律却是,创作者的贡献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如有论者指出的“没有首创、没有首创精神,社会就不能进步。”但不幸的是,我们一直缺乏“尊重创作、尊重创作者、尊重首创和首创精神”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氛围。

此外在创作领域,也普遍存在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恩来同志在61年批评的:“艺术作品的好坏,要由群众回答,而不是由领导回答;可是目前领导决定多于群众批准[2]”的情况在当前依然普遍存在。

2、而在人才评价方面,过去我们不是以人的能力、业绩、品德为导向,人才的晋升更多的是靠政治技巧、靠血缘、地缘关系。这就造成了没有能力、缺乏贡献的人混得好,而有贡献、有能力、有个性的同志反遭排挤的现象。在人才的评价机制上存在严重的“唯领导意志论”,一个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就很能说明问题,“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此外在人才评价标准上,也缺乏对文化产品生产规律的认识和尊重。正如恩来同志指出的“文艺是精神生产,它是头脑的产物,更带复杂性,(按物质生产的方法)搞得过了头,精神生产也会受到损害,甚至损害更大”。这也就决定了文化产品不能简单的以工业产品的生产模式来核定,它不是你要求加班加点提高速度就能够搞出的。

但现实却是我们并不尊重这些规律,这也就导致“简单行政”成为必然。某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将人才简单的同等于学历、资历和论文,人才的评价唯学历、唯论文论,以谁的学历高、谁发表的论文多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正是这种“简单行政”,导致了人们不注重人的能力及成果对社会的适用性,只是将眼光放在不用费心的几个指标如学历和数量上。这也就造成了“文艺作品在数量方面搞得很多,质量不高;文艺队伍搞得很大,水平不高”的尴尬现实。

三、建议

综此,要想实现文化强省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一切以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为本。通过人才激励机制和社会意识来引进人,通过人才评价机制留住人。让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精英为我所用,一齐共襄文化强省的盛举。对此我们的建议是:

1、要自上而下,从制度、社会意识和文化氛围上,做到尊重创作、尊重创作者。以此来逐步引导,为社会营造出一种良好氛围。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先和国外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在战国时代,燕昭王的强国战略就很有资治价值。燕昭王知道国家的贫弊不在于地理条件,更在于人才的缺乏,他知道“人”才是国家振兴的关键。他采纳大臣郭隗的建议,择吉日举行隆重仪式,迎请郭隗到为其专设的宫殿去住,且每日如学生般前去探望。此外在沂水滨,筑一座高台以招贤士,台上置黄金千两,以赠来客,此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昭王爱贤敬贤的名声不胫而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趋燕,当中不乏一时名士,如剧辛、邹衍、乐毅…正是昭王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才使得燕国国势蒸蒸日上,最终跻身于列强之列。

而近代西方文化之强盛,跟他们自上而下对文化人才的尊重同样是分不开的。马克思们之所以选择英国,这与该国对创作的宽容,对文化人才的尊重是有莫大关联的。别的不论,单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就可见端倪。该教堂一直都是国王墓地,有超过20位王葬于斯。但这里同样还葬着牛顿、莎士比亚、狄更斯、达尔文等大量文化名人;而各国文化人士争趋法国,也与该国尊重文化人才,而获得文化界的普遍欣赏不无关系。该国曾先后为包括伏尔泰、卢梭、大仲马、左拉等在内的大量文化名人予以国葬的殊荣。

结合广东文化资源的现实,我们建议制定和通过《省葬法》,对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极大贡献的人,可以全省人民的名义为其准备葬礼。另设先贤祠,对那些为我省、我国乃至世界做出重大功勋和巨大影响的我省籍,及与我省有着莫大渊源的人士设立牌位。建议为康有为、梁启超等广东籍文化名人补行省葬,并将牌位安放先贤祠,省领导及有关人士定期参拜。以此让我省、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知道我们真心的尊重文化、尊重文化人。以此来吸引他们来与我们一齐共襄文化强省的盛举。

2、而配合这一措施的最大举措则在于,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一改当前社会存在的习惯于先定框子,“非要人家这样说这样做不可,一切从他的主观主义、片面性、形而上学出发”的陋习。要对创作、对文化人宽容。我们需要的是让文化人做到敢想、敢说、敢做,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激发文化人的创作创新的激情。

当然仅仅只是以感情来吸引人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在制度上予以配合,这些制度包括:

A、要坚持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注重培养文化资本运营、经纪代理、产业经营管理创新等高端专家人才队伍。

B、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设立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进一步拓宽培养渠道,加大对本地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

C、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为文化领域人才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没有创业的平台、发展的机会、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人才引不进来,即使引进来也留不住。因此需要千方百计营造一个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让各类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在文化强省的战略要求下,我们必须着眼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切实加强对我省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谋划,健全完善加强文化人才工作的相关配套政策;

那么如何留呢?人才的评价机制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是人才管理的基本依据,怎么使用人、激励人、开发人,都要基于对人的能力、业绩、品德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我们只有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评价新机制,才能高效地选拔人、合理地配置人、客观地评价人、正确的引导与开发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我省的人才新优势,推动我省的文化强省战略的全面实现。

对此我们的建议是:

1、首先必须拓宽评价范围,打破所有制、身份、地域等限制,将非公单位的文化技术人才,从事自由职业的文化技术人才,农村文化技术人才等都纳入职称评价的范围;

2、我们在人才评价发现的方式、方法、模式和理念等方面,必须破除当前的“唯领导意志论”,必须一改过去“我们评价一个人,基本上是领导怎么看就是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3、职称评定要逐步实现“去政府部门主导化”,过去我们对人才的评价主要由政府部门主导,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领导和相关政府部门不一定了解这些人,评价出来的结果就可能会存在偏差。以文化领域中的美术为例,一般人可能看不出好坏,其他行业的领导也不一定懂,真正懂的是美术领域的专业人士。所以,评价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应当交由相关社会组织去认可;

4、建立和完善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以突出本专业、本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实际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依据,体现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增强时代性、针对性和权威性;

5、要创新评价手段,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采用考试、评审、答辩、考评结合、考核认定等不同的评价方式,真正评出水平,评出能力,实现“评的用得上,用的评得上”。坚持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进一步加强评审、考试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同行专家在评价中的作用,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

6、要规范评价程序,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制定公平的评价规则,规范评价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行评价公示制度,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格程序,严明纪律,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

7、要分类制定评价办法,针对不同类型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制定和实施不同的评价办法。

 

 

 参考资料: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469页

2、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周恩来文选》下卷

3、Robyn Iredale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外流 http://www.scidev.net/zh/china/opinions/zh-40184.html

韩和元系广东生产力发展研究会研究员 《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一书作者

蒋正元系广东生产力发展研究会秘书长

 

--------------------------------------------------------------------------------

[1]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469页

[2]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周恩来选集》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