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能源汽车的“同一条起跑线”



文/龚在研

图/我图网

   前几天听了一场余卓平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与国外处于同一起跑线。这句话是否正确,始终是众人争论的焦点。

   我非常同意余教授的观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没有满街跑,美国、德国、日本的新能源汽车同样没有满街跑,这就叫做同一条起跑线。”十几年前,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刚刚起步,我们的自主轿车还没有一款可以大规模满街跑的汽车,而欧美的汽车普及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与此相比,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市场培育方面的水平已经相当接近了,说我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也不足为过。

   当然,“同一条起跑线”并非无视我们汽车在研发、制造等方面的不足。“同样是汽车用的一个轴承,我们制造的产品和德国制造的产品就是不在一个水平上,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但如果因此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人家不在同一个起跑线,那我们就永远都赶不上别人,永远都不一个起跑线了。”

   是否处于“同一条起跑线”,要看如何理解这个“起跑线”。我认为,我们从这个“起跑线”中应当更多的看到我们的机会,看到中国市场空间的绝对优势以及我们技术水平差距的快速缩小。承认“同一条起跑线”应当是对我们已有成绩的肯定和未来工作的鞭策。不过,“同一条起跑线”上的运动员未必有着同样强健的体魄。中国在汽车研发、制造方面的不足我们必须正视,“同一条起跑线”绝不是我们盲目乐观的理由。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历史的大势所趋,我们今天和曾经的“老师”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手握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理所应当地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