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我以细嚼慢咽的方式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读完了
我之所以狗尾续貂,是因为我觉得亲爱的读者应当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关于汉水文化这个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也是我读完《汉水文化论纲》之后的最大感受,没有什么方式比亲爱的读者花时间读这本书是对它更大的赞美了。因为长久以来,关于地方文化研究一直处于歌功颂德的媚俗和无中生有的造作的境况中,使得读者们对此类专著的阅读望而却步,所以,由于我们的以一贯作风在作祟,导致了在读者方面,将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泼了出去。但是,如果主流的文化研究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如果不了解汉水这条行将被文化人忘却的河流找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那我们受到的教育就不是全面的,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华夏族的后裔,在对我们母体文化的认识上,会非常需要这条古老河流中蕴含的智慧。但是,我不能肯定所有人都有我这样的感受,更不能肯定大家都会去读这本书,所以,请让我奉上赞美,以便赢得些许人对这本著作的关注和了解。
《汉水文化论纲》的选题具有强大的学术价值。和当下琳琅满目的地方文化研究不同的是,《汉水文化论纲》不是以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所作的急功近利的学究化的联缀,更不是以文化的研究为一时一物一人而证名。《汉水文化论纲》更多的是站在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用传承的精神、如实的再现和记录了历史,比较辩证的提出了汉水文化的时代命题和学术命题。将几千年来汉水流域的历史、地理、民俗、信仰、艺术等等如实的记录下来,并站在时代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具有广阔视野的学术研究范畴,让读者强烈的体验到什么叫民族、什么叫国家、什么叫文化、什么是生命。这种情感使我经常在阅读的时候思考: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是什么,文化研究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自然对于生活、生命对于历史的意义是什么?汉水,这条先我们人类而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存在了大约几亿年的河流,它的背景何其深奥,它的智慧何其难测,它的恩赐何其广阔,它逝者如斯,毫不停留的流过古老而陌生的岁月、流过神州大地6省20个地区的热土,孕育了汉江、汉中、汉人、汉民族、汉文化等等广阔富饶的范畴,为我们带来的财富取之不尽,为我们今天的主流学者直面现实,追求真理提供了无尽的智慧。
《汉水文化论纲》凝结了当代主流荆襄学者的智慧,而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就是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问题。都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纲者”在这本书里承上启下,说古论今,纵横捭阖的把汉水文化带给我们的历史问题、哲学问题、生命问题、时代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展现。使人在震撼的自问和反问中感受文化对于我们内心若即若离情愫、体验中生命和真理的道对于人们灵魂的冲击。而这些问题的本身也正是汉水文化宝藏的精髓,更是我们民族历史主流文化研究者代代相传的遗训。屈原曾经在这里发表了凝结自己生命的《天问》,而《天问》中的173个问题至今还在我们的思考中变的深邃。之后中华民族的主流学者就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说明这种智慧的一个个方面。司马迁问于历史,在这里创造著名的“太史公笔法”;屡败屡战的刘玄德在这里向一介书生诸葛孔明发问,最终获得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答案;抑郁难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