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授课时间                课时序号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E、声音的利用

2.过程和方法:A.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   C. 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欢乐?振奋?烦躁?)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

学习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

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和应用,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教学过程:

一、疏理知识,落实双基:

(一)课本知识疏理:

1. 声音产生的条件:            。

2、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                      均可传声,      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形式:以     的形式传播。

4、声音传播的速度:(1)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         (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    液体中,液体中声速     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     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      ):决定于声源的    和人耳距声源的     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   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    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    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    dB。(2)音调(指       ):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定于声源的         。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     不同。(结构改变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                    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说是                                                           的声音。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           )——在传播过程中(阻断              )——在人耳处(防止          )。

7、超声波(                的声音)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                的声音)  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音的过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           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          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二)课外知识疏理:

1.双耳效应:两只耳朵更能确定声音产生的方位和距离,有给声源定位的作用,听声音更具立体声。

2.回声: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    s人耳才能区分,要听到回声,人耳距声源至少   m。

二、例题解析,深化提高:

例1.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例2.下面是老牛和蜜蜂的对话,你认为对的是      

老牛:吹牛,还是我的音调高,响度更比你的大

蜜蜂:老牛,虽然我的声音响度小,但我的音调比你高。

例3.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关紧门窗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

C.用棉花塞住耳朵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例4.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测:鼓声的响度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想出一种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结论:声音的响度与_  _有关,振幅_______,响度越大.

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能力检测:

1.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2. 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传到远处学生处的声音是次声波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4.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5、往暖水瓶中灌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       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听音乐时,我们能分辨出小号声和钢琴声,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能力提升:

1.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利用了声音音色不同

3.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    )

A. 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      B.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C. 大声呼救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4.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       )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

5.噪声是一种环镜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B.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C.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D.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6.从声音的特征看,人们常讲的“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  _______;“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尖声刺耳”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__。

7、杂技演员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这些声音的____;台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传播。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