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塞同学




  骚塞同学获得桂冠诗人了,这其实是司各特转让的荣誉,他后来要离开讴歌权贵的英国主流诗坛,去开辟历史小说的世界新航线。这个简单的事件,至少说明主动放弃官方荣誉的自由作家,萨特并不是历史上的第一人,它还表明,《终于获得勋章了》,也不仅仅是法国的一篇著名小说,它将影射和预言,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豢养的功利主义文人将长期存在,而获得勋章和册封,将是他们盲目一生的写作生态。

  司各特的伟大,不仅在于对桂冠诗人的心理藐视与主动放弃,还表现在对真正的天才诗人曾经的冒犯与攻击,有着包容的心态。他总是说,拜伦勋爵这头小狮子,攻击我是靠文笔糊口的,这颇为滑稽。我要告诉这位有名的顽皮孩子,不让我继承广大的庄园和年俸五千镑并不是我的过错,而他能够继承也不是他的功劳。后来他与拜伦成为了朋友,顽皮孩子就说,承你提及我黄口小儿时期的坏作品,很觉抱歉。

  骚塞同学从饱读伏尔泰、卢梭著作的叛逆者,到最终热衷于趋附权贵,成了统治者的御用文人,它说明一个人的变化可以是巨大的,而且与读什么书关系不大,甚至相反。想尽一切办法,弄一个桂冠和勋章,高高在上,鸟瞰生活,也是一种能够蒙混世界,欺骗自己的一种生活形态。为此,我们的骚塞同学,就很是轻慢了最后能够写出《简爱》那种伟大著作的女作家。1836年12月,他给那个无名的村姑诗歌作者回信,叫她不要以诗歌为业,而误了妇女应尽的义务,分明就是以一个业余公务员口吻,在对乡村的文学女青年,进行政府职能部门的宣判。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骚塞同学的体检报告--

  骚 塞

  1774—1843   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是“湖畔派”三诗人中才气较差的一位。他生于布利斯托一个布商家庭,年青时代思想激进,饱读伏尔泰、卢梭的著作,在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时曾因撰文反对校方体罚学生而被开除学籍。进牛津大学后,他更醉心法国大革命,写史诗《圣女贞德》歌颂革命,后来还与柯尔律治计划在美洲的森林里建立乌托邦社会。但中年后骚塞的政治态度却变得十分保守,还热衷于趋附权贵,成了统治者的御用文人,并因此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1821年他以桂冠诗人身份作颂诗《审判的幻景》颂扬去世不久的英王乔治三世,攻击拜伦、雪莱等进步诗人,称他们是“恶魔派”。拜伦作同名讽刺长诗一首,对乔治三世和骚塞作了尽情的揶揄奚落。  骚塞写过几首富有东方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叙事长诗,也写一些中古风格的歌谣以抒怀咏志的短诗。前者虽有浪漫主义激情和冒险情节,但显得冗长拖沓、矫揉造作;后者总体成就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