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堵了,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快4个小时了”、“在北京,车真是没法开了”……这是近期听到最多的抱怨。事实如此,北京的道路拥堵确实越来越严重,上周末市交管局宣布,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50万辆,全市1300万常住人口,平均2.5人一辆,就目前的国情而言,可谓后患无穷。各方声音随之而来:
1、增加基础建设投资——时间太长,道路面积的扩大或长度的赶不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
2、中心区加收停车费——中心区边缘区域路面违规违章停车增多,影响了市容市貌。
3、总量控制——对国民经济发展不利、对就业不利,汽车产业带动24个行业。
……
交通就好比人的血液一样,现在遇到的拥堵问题就像一个人得了脑血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由于习惯使然,业内业外只关心销量的多少、只关心业绩的升降,每月的销量都是各厂商追逐的焦点,因与切身利益无关,每月报废多少辆车很少有人问津,媒体也不太在意。面对拥堵的现状,现在到了该关注一下“车辆退出”的问题了。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再生产……周而复始,这才是汽车应有的生命周期。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09年12月份的报告,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每年达到报废年限的车辆应该早已超过200万辆,然而只有50多万辆按照正常程序进入报废汽车回收中心,剩下的则继续在马路上行驶,这就说明每年3/4的“报废车”在路上,在我们身边。看到这组数据,相信很多人会惊出一身冷汗。
一、报废车漏网责任在谁
该报废未报废还在行驶的车辆安全隐患极大,这一点毋庸置疑。根据公安部《关于实施<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若干规定的通知>》规定:
1、9座(含9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含越野型)使用15年。达到报废标准后要求继续使用的。不需要审批,经检验合格后可延长使用年限,每年定期检验2次,超过20年的,从第21年起每年定期检验4次。
2、旅游载客汽车和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0年。达到报废标准后要求继续使用的按现行规定程序办理,但可延长使用年限最长不超过10年。延缓报废使用的旅游载客汽车每年定期检验4次;延缓报废使用的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每年定期检验2次,超过15年的,从第16年起每年定期检验4次。
3、营运大客车的使用年限调整为10年,达到报废标准后要求继续使用的按现行规定程序办理。延缓报废使用不超过4年:延长使用期间每年定期检验4次。
4、上述车辆定期检验时,一个检验周期连续3次检验都不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1997)规定的,收回号牌和行驶证,通知机动车所有人办理注销登记。达到报废标准后,不得办理注册登记和转籍过户登记。
5、营运车辆转为非营运车辆和非营运车辆转为营运车辆一律按营运车辆的规定年限(8年)报废。
上述规定看的出,车辆的废与不废完全是检测机构说了算,车辆报废的标准是非常专业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3/4该废没废的车辆?出现了交通事故责任该打谁的板子?有关部门应该找找原因。
二、车辆回收产业化势在必行
在大众媒体一片车辆“废与不废”的讨论声中,笔者认为重要的是理顺两者的通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加强汽车回收企业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1、加强回收企业的技术含量
汽车报废不仅是这辆汽车在流通市场上的终结,而是另一辆车进入市场的开始。汽车回收产业化是大势所趋,汽车报废可借鉴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既需要政府的协调,更重要的是回收企业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技术力量。而目前我们的发展现状是: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技术力量不高,导致回收再利用产生盈利空间小,报废回收厂效益低下,无力进行科技进步,又无力支付较好的报废收购价格,导致车主不满意报废车价格,“报废不废”的车辆逐渐增多。
根据今年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共有480家,报废汽车回收网点1800多个,但这个数字大概只占欧美国家回收厂数目的1/30左右。而且大多回收厂的拆解水平低,场地简陋,设施也很落后。车辆的拆解主要靠人工完成,企业人力成本比较高。就北京地区来看,几家汽车报废回收企业目前的利润点主要集中在可循环再利用的零部件这部分,比如轮胎、玻璃、塑料及电子器件等等。而回收过程中真正的“朝阳”利润点——再制造,因为实现起来需要很好的设备和技术,所以并未真正成为回收企业的利润点。
2、报废车辆回收纳入节能减排框架
车辆报废属于国家节能减排框架内,目前回收企业的滞后发展,除造成恶性循环外,还会带来另外一些现实问题。比方说容易造成回收再利用市场的混乱。根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废旧车辆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箱、前后桥、车架五大总成系统是不允许倒卖的。但目前这种私自拼装、维修再卖的情况在很多私营回收厂中还是很常见。此外,例如蓄电池,塑料,橡胶等制品的回收,如果技术不达标,也会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国家
3、统一行业标准,建立监管机制
笔者认为,汽车制造企业联动报废拆解公司,首尾相连不失为一条可以大力倡导的路子。相对于报废拆解企业,汽车制造商更了解车辆本身的材料,更具备科研能力和技术指导性,哪些部件可以再利用心知肚明,可变废为宝节约成本,哪些部件不能再用坚决不凑合,哪些部分容易出现问题在新车研发时注意技术攻关,改进工艺。比如4S店可代收报废车辆,与汽车制造企业形成联动关系,不但技术上可以给予指导,回收服务网点增多,服务标准统一,更加方便车主主动处理报废车辆,减少黑市交易,也利于整个回收市场的监管。
建议商务部委托行业协会,出台车辆报废、相关零件再利用的标准及细则,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建立第三方监管机构,对弄虚作假者给予严厉处罚,净化回收市场。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