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中国各级政府开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而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编制而言,发展战略的选择将处于十分核心的地位。
一般地,发展战略是指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进行的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而作为全局性的谋划,必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及政府希望达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问题进行一个全局性的把握。由此,在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及选择过程中,对发展态势的预测显得十分必要。
而在县域地区发展态势的预测中必须注意诸多问题。一般说来,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必须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相吻合,其原因在于从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来看,作为流量的地区生产总值实际上就是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加总;
第二,地区生产总值必须与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保持稳定的关系,其原因在于作为产业增加值和的地区生产总值必须与产业总产值有一定的稳定关系,毕竟某一期间的技术总水平将保持不变,从而引起产业效率(产业增加值/产业总产值)的稳定;
第三,地区生产总值必须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区县级地方财政支出的加总值基本吻合,其原因在于按照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要求,地区生产总值主要由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与出口构成;
第四,年末全部就业人数必须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以及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总和相吻合,毕竟县域地区就业人数实际上是分散于各产业中的。
县域地区发展态势预测中的几个关键技巧
评论
11 views